
紐約殮房員工須處理大量遺體。(資料圖片、互聯網)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令很多人迫於面對死亡。在逾2萬人染疫病歿的美國紐約市,21歲的哥倫比亞大學女生桑德爾(Mariel Sander)想為抗疫出一分力,畢業前到殮房充當臨時工,戰戰兢兢下負責搬運遺體工作,期間親歷醫院員工冷靜移走親人遺體、老婦遺體尚有餘溫令她想起祖母去世,飽嘗百般滋味,亦學會尊重死者,「這些經歷教曉我同理心(empathy)」。
因大量遺體須處理,紐約當局招募逾100名殮房臨時工,其中桑德爾獲得布魯克林一間醫院時薪25美元(約195港元)的運屍工作,她與《紐約時報》分享所見所聞,憶述上月14日第一日上班,首次踏足殮房,她幾乎崩潰,也覺迷失,這裡原本只儲存約12具遺體,但眼前有90具。她要核對死者手腕標籤,把姓名寫在屍袋上,因不懂正確的搬運方法,她一度弄穿屍袋,又眼見同事把遺體快手搬到擔架上,結果屍袋跌落,遺體的體液濺到地上,她恐慌之餘,亦擔心受病毒感染。主管見狀即大罵該員工:「你不能這樣對遺體。」同事們會教導她尊重死者、尊重死亡的儀式,例如不應把遺體疊起。

桑德爾擔任殮房臨時工。
想到家人可能染疫
桑德爾稱,運送過一具仍有餘溫的老婦遺體,令她想起與祖母擁抱的感覺,祖母年初去世。她會經常留意死者的出生年份,計算與父母年紀相差多少,有次要處理一名殮房同事親人的遺體,幫這名同事打開屍袋,讓同事及家人瞻仰遺容,並在袋內撒黃花。這場面令桑德爾百感交集,「想到可能是自己父母或姊妹」。某次,桑德爾看到一名醫院員工要親自搬抬自己剛病逝的父親,但仍能保持鎮定,令她驚訝。
上班一段日子後,桑德爾每次聽到殮房電話響起,仍感到很不安,但亦學會放下悲傷,把專注力集中在改善物流、更快捷處理遺體上;搬運時也常撞到牆,會弄得腰痠背痛,有一晚不自覺想起屍袋內的死者,徹夜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