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4-09-16 21:48:16

北角警員開槍|病人上周五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注射 精神科醫生:患者不應與暴力掛鉤

分享:
死者上周五返回醫院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注射,評定情況穩定。(中通社)

死者上周五返回醫院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注射,評定情況穩定。(中通社)

北角一名男子昨晚(15日)持剪刀及菜刀襲擊妻子及母親,更手持利器走近警員,最終在多次警告無效後遭開槍擊斃。警方指死者患精神病多年,家人發現他近年精神有異,懷疑復發。東區醫院表示,死者自2017年起在醫院精神科跟進病情,期間定期覆診及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注射,病情維持穩定,過去亦無暴力紀錄。病人上次覆診日期為7月19日,當時精神科醫生診斷病人情況穩定,並處方精神科藥物。病人最近一次上周五返回醫院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注射,當時醫護人員亦評估病人情況穩定。病人原定下次覆診安排在今年10月。 

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向《am730》表示,精神病患者舊病復發可有不同因素,包括食藥份量不足;病患本身有周期而某些時間會爆發;此外,亦可能因突發事件而受刺激。他表示,像某些病情如精神分裂,復發的機會較高,如病人發現有失眠、難以專注等情況出現,有不規律服藥的情況,就應該加以警惕,患者家屬亦應多加留意。但他強調,精神病患者與暴力並無直接關係。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王明爍則指,絕大部份思覺失調患者均沒有暴力傾向,社會不應因不幸的悲劇事件而污名化嚴重精神病患者。事實上,只要做到及早治療及定期服藥,嚴重精神疾患患者有很大機會可以復元,甚至重投社會工作。標籤效應只會令患者自覺被邊緣化,亦導致他們更難融入社會,無助他們康復。

adblk6

社工人手緊張未能及時處理

社區協會組織幹事阮淑茵表示,即使有醫務社工跟進個案,但社工人手緊張,與患者見面時間及密度有限,未能及時發現及處理,患者病情在等候見面期間惡化。她又指,公立醫院人手持續緊張,導致醫生未能了解病人的真實情況。她建議擴大公私營合作計劃,由私家醫院協助處理新症病人;又建議在社區支援加入輔導員職系。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