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大部分學生都會學習最少一種樂器,即使他們有志走音樂路,最後能把音樂當成職業的人卻寥寥可數。旅居歐洲多年、曾在維也納深造、擔任俄羅斯交響樂團指揮的麥家樂,眼見本港年輕樂手苦無機會,矢志成立一個屬於香港人的交響樂團,為本港樂手提供演出舞台外,更要培養本港交響樂聽眾。
文:葉兆臻 攝:黃文山(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本港土生土長、現年61歲的麥家樂,音樂緣由入讀聖保羅男女中學說起,「中一學校規定要學一樣樂器,我揀咗小提琴,自此就愛上古典音樂。」對現在的家長來說,中學才學樂器已輸在起跑線,但起步和終點並無必然關係,「好快就知道我想成為音樂家,中六瞞住家人報考香港管弦樂團,考到之後同媽媽講,我唔讀預科、唔要入港大,我要做音樂家。」
麥家樂自此展開全職樂手生涯,「搬去大埔住,除咗返樂團排練,每日七、八個鐘,對住雞、牛練琴。」兩年後到德國深造,展開長達35年旅居歐洲的音樂路,先後入讀德國音樂學院、維也納市立音樂學院,並跟隨名師學習指揮,88年在奧地利二十世紀音樂國際指揮比賽得第二名;93年轉到俄羅斯,其後成為俄羅斯佛羅內斯國家管弦樂團指揮。在98年,已故歌手羅文到當地演出時,正是與他和該樂團合作。
音樂成就遍布半個地球,歸處還是家鄉,「離開香港時嘅夢想,係返嚟香港成為音樂家,依家年紀都唔小,係時候返嚟服務社會……之前雖然人在歐洲,但不時返香港做客席指揮,聽到好多香港樂手講,佢地無機會表演,無機會將音樂成為職業。而家本港兩個職業交響樂團成員大部分係外國同內地人。本地年輕音樂家,幸運由外國返嚟嘅,就去中小學教書;本地畢業嘅只能教私人學生,收入唔穩定。好多人因而放棄音樂路,有人轉做裝修,佢話賺得多啲錢。」
2011年麥家樂返港著手成立交響樂團,他創辦的「寰宇交響樂團」於2013年正式成立,「音樂家一定要演出、要有舞台,先可以提升造詣。成立樂團過程係好困難,主要係場地同經費。我哋當所有音樂家都係職業音樂家,嚟排練、演出,我哋都俾錢,支出係好龐大。」樂團目前有約100名樂手,「樂團成員全部係香港出世嘅音樂家、全部係音樂學院畢業,好期望政府可以支持樂團,支持樂團即係支持香港嘅年輕音樂家。」樂團將於下周二在香港大會堂舉行「麥家樂世界交響音樂會」。
不把香港當維也納
交響樂常予人嚴肅感覺,麥家樂有獨特見解,「呢啲係我哋古典音樂家嘅責任,我哋要用『香港人嘅音樂』去經營寰宇交響樂團,香港唔係維也納,香港係一個流行音樂嘅社會,每個人第一次接觸音樂都係流行音樂。我哋要將呢啲音樂提升做交響音樂,再介紹香港人認識古典音樂,培養一班真係鍾意聽音樂嘅聽眾。」

在俄羅斯曾與羅文合作,將流行曲編為交響樂曲。

「寰宇交響樂團」栽培香港年輕樂手成為世界級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