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供款不足應付合理的退休生活?為吸引上班族在有能力時增加自願供款比例,金融發展局昨發布《強制性公積金制度的未來路向》報告,建議包括以稅務優惠吸引僱員增加自願性供款、引入更多資產類別及投資市場,冀市民退休後有充足儲備維持原有生活。金發局主席李律仁指,強積金設立近廿年,現正是探討改善制度的好時機。
![檢討小組昨發表研究報告。(莊振邦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0162929_Yo.jpg?itok=NlOBdf8z×tamp=1738909168)
檢討小組昨發表研究報告。(莊振邦攝)
《報告》建議透過稅務優惠誘因,鼓勵有能力的僱員增加自願供款比例,退稅水平訂於僱員的自願及強制供款合計後,不多於其相關入息的15%。金發局強積金檢討工作小組主席葉招桂芳(圖左二)解釋,目前僱主為僱員作額外強積金供款時,可獲最多15%的稅務優惠,期望僱員作自願供款時亦可獲相同優惠,以鼓勵他們為自己的退休金供款。
直接推出「積金易」平台
報告建議引入更多資產類別及投資市場,容許成員更靈活選擇,亦可吸引成員增加自願供款。另外,上班族對處理強積金戶口或覺困難,積金局曾表示計劃於2022年分階段啟動「積金易 (eMPF)」中央處理平台,報告建議應「大刀闊斧」直接推出平台,以免分階段實行將潛在效益淡化。金發局董事會成員黃子遜(圖右二)解釋,透過平台一次過中央處理數據才可節省最多行政成本,若分階段實行,部分受託人推出初期仍然不能用「積金易」,或出現「架床疊屋」狀況,達不到預期效果。檢討小組亦盼平台有助強積金「全自由行」實行,助僱員更易整合多個強積金戶口,但不評論直接推出平台會否推延實施時間,並認為政府於推行「智能城市」時可考慮納入「積金易」,避免日後因制式及標準不同,導致不同服務難以對接。
報告亦建議修訂《強積金條例》賦予積金局更大彈性,更新投資限制,適應萬變的投資市場;為減低受託人董事局潛在利益衝突,應參考投資基金業做法:設獨立管治監察委員會;容許受託人就成員退休後,提供適合的投資產品資訊及意見等。
議員倡先觀察6萬退稅成效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認為,即使僱員的強積金供款達入息15%,退休後亦未必能靠供款維持安穩的生活。他建議先觀察政府原建議:僱員強積金自願供款可申請最高6萬元退稅的情況如何,再考慮是否提高其他稅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