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研裝安全帶發聲感應器,小巴業界質疑成效。(資料圖片)
早前運輸署討論修訂4項促進道路安全法例的建議,其中署方研究引入「安全帶發聲感應器」,若乘客沒有佩戴安全帶時發出聲響。而立法建議,規例將涵蓋新登記私家小巴和貨車的後排乘客座位、公共及私家巴士所有乘客座位、特別用途車輛的所有座位。不過,有小巴業界人士指裝置的成效不大,認為政府要加強執法,提高阻嚇性。
公共小型巴士總商會凌志強於電台節目中稱,認為安裝裝置的成效不大,即使有乘客依然拒絕佩戴安全帶,司機不可執法,只可提醒。他又指,現時司機提醒乘客戴安全帶,很多乘客也會反罵司機,再多加「安全帶發聲感應器」,預料磨擦會更增多。
小巴業界:政府要加強執法
他又認為,政府要加強執法,才可提高乘客佩戴安全帶的意識。「叫警方多點拘捕執法,沒有戴安全帶便控告。如果有多一個感應器但你不執法,成效都係不大。」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早前亦稱,即使現時法例已規定小巴乘客須戴安全帶,但僅少於一半人依從,憂慮日後即使涵蓋更多車種,法例將「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