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新空管系統啟用以來不時有事故,傳真社(FactWire)昨報道,民航處於2015年10月要求以單一招標方式,委聘英國國家航空交通服務有限公司(NATS)為獨立顧問,作價剛好低於140萬元,符合《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的單一招標要求;又取得處方內部文件,證實雙方曾商議成為「策略夥伴」,關係密切。
傳真社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稱,民航處於2015年10月,建議以單一招標形式委聘NATS作獨立顧問,以檢討新空管系統運作的準備情況。消息指,民航處當時聲稱須在兩個月內完成聘任,並要求顧問須在港設有常駐代表;由於NATS是唯一符合所有要求的機構,處方要求部門批准有關聘任,該名人士質疑有關條件「究竟是否有必要?抑或僅是為單一委聘NATS提供藉口?」
民航處消息人士向該社確認,處方曾要求單一招標委聘NATS作顧問,又透露處方內部在招標前曾進行分析,就聘用聯合國屬下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或航空服務供應商如NATS提供顧問服務作比較。分析提及ICAO為非牟利機構,公眾形象較中立和客觀,但制訂合約過程可能較少彈性;NATS則「在商業利益方面會較為靈活」,在符合政府合約要求上較具彈性。
曾商議成為「策略夥伴」
據傳真社取得的民航處內部文件,處方高層於2009年4月與NATS進行會議,對方曾建議「在策略夥伴基礎上,合作制訂計劃增加機場跑道的容量」以及「NATS會為民航處制訂北跑道的復飛程序……NATS被要求控制成本在130萬港元以下」。該位消息人士批評,由民航處委聘NATS作獨立顧問,就新空管系統的準備程度向運房局提供專業意見,「完全是一場公關騷」,因該些建議措施,處方早於2011年經已知悉。
民航處澄清,NATS是運房局為回應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提出的建議而委聘的海外顧問,處方沒有參與由運房局長領導就有關顧問研究與NATS召開的任何會議。運房局則表示,NATS從未參與新空管系統的開發過程,作為評估新航管系統準備狀況的獨立顧問,不存在角色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