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山竹去年襲港,期間多區錄得破紀錄的風暴潮,部分更成為澤國;渠務署將杏花邨、將軍澳南及海怡半島等3處靠近海濱及易受海浪沖擊的地區,列為「越堤浪點」,方便跨部門制定應對措施,包括在防波堤後再加建更高的土堤;同時署方正採購「臨時飄浮式防波堤」(小圖),料於風季前在鴨脷洲污水處理廠測試,若成效良好,將置於「越堤浪點」。

(大圖)

(小圖)
今年渠務署亦將7個易出現海水倒灌、或被海水淹浸的沿海低窪地區列為「風暴潮點」,包括屯門聯安新村、屯門嘉和里、深井新村、鯉魚門、西貢南圍、大澳以及元朗西北沿岸低窪地區;署長盧國華(大圖)指,署方將於「風暴潮點」和「越堤浪點」設立風暴潮預警系統,亦會派緊急應變小隊協助居民。期間天文台會發手機短訊預警,並會通知管理公司,建議在大堂外安裝擋水板,署方同時在防波堤內加建更高的土堤及排水設施以防備海浪沖擊。至於「風暴潮點」水位持續上升時,署方除加設擋水板外,亦會在排水口安裝止回閥,讓水流只能單方向排出。
渠務署亦擬今年風季在鴨脷洲污水處理廠試行「臨時飄浮式防波堤」,長約150米、闊約3米、高約2米,盧稱,將透過鐵鍊錨定在海床,設於離岸對出位置,作為多一條防線,能有效減緩海浪高度及沖擊力,如3.5米海浪可減至2.8米,僅需一周完成安裝。如測試理想將用於「越堤浪點」。另外,署方指,今年「水浸黑點位置」維持6個,包括灣仔摩理臣山道與立德里交界、大埔汀角路、尖沙咀漆咸道南、南區薄扶林村、大埔林村谷盆地及元朗新田石湖圍。前兩處已完成改善工程,正監察成效,其餘正規劃下一階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