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眼鏡店以醫療券作招客宣傳。(鍾式明攝)
長者醫療券易遭濫用,消委會今年首5個月接獲3宗投訴,都涉嫌與營商手法不誠實、溝通不理想或坐地起價等有關。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質疑,商戶收費有否因為消費者有醫療券,致使提升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的價格,她提醒商戶要對消費者一視同仁;有消費者如涉相關投訴,亦可聯絡衞生署醫療券組。
投訴人A的父親張伯途經眼鏡店X,店員向他表示可用醫療券驗眼及配眼鏡,並藉詞醫療券是政府資助「不用便會浪費」,張伯於是答應驗眼。店員又建議他配兩副眼鏡,1副在家用另1副外出時配戴,最後張伯配了2副款式相同的老花眼鏡,每副近千元。投訴人A指父親只偶而需要戴眼鏡,例如讀報,認為店員說法離譜,在向店方投訴後已成功退回1副眼鏡,但A指希望消委會紀錄並留意相關手法,於是向該會投訴。消委會提醒醫療券不會過期,只設累積金額上限,現時最高5,000元,建議親友及照顧者宜陪同長者前往接受醫療服務,或提醒長者付錢應與他們商議。
大型診所亦有陷阱
投訴人B到貼有醫療券標誌的診所Y診症,完成後在付費時被拒絕他使用醫療券,被要求以現金繳付440元。診所Y向消委會解釋,診所內的醫生,不是全部參與醫療券計劃,投訴人當日所看的醫生便沒有參與,如不適用亦會事先如實通知,但會就事件作檢討,並已在門外貼出告示,列明醫療券適用時段。診所Y補充,已與投訴人聯絡並取得共識,解決事件。
消委會:疑針對長者坐地起價
投訴人C指父親李伯到中醫診所Z求診,結賬時驚覺5天藥費連診金達4千元,李伯向對方表示現金不足,隨後診所將他醫療券戶口內2,547元全部扣除,豁免1,000元診金及扣除優惠後仍要支付203元。消委會指,診所Z堅持診症前已先報價,得到病人同意才診治及處方藥物,強調沒有濫收費用,拒絕退款但同意日後與長者會加強溝通。消委會建議投訴人C如有需要可透過民事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