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消委會主席林定國資深大律師/ 左:法律保障事務小組主席陳家殷大律師/ 右: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女士
消委會發表針對放債法規的研究報告,發現借貸市場欠缺透明度,廣告內容有誤導之嫌、放債人的營銷手法進取亦備受質疑,而消費者則對信貸產品、信用評級及貸款利率等基本信貸概念一知半解,面對以低利率、高回饋及易批核為招徠的推銷廣告,容易導致過度借貸,認為結果反映市場監管明顯出現落差,需通過修改法例加強規管。
消委會研究於2018年年初開展,從消費者角度檢視各種借貸行為,分析接獲的300多個投訴個案,並訪問提供財務和債務諮詢服務的非政府組織,及與債務人及其家人會面。
研究指,「毋須信貸報告」、「零或低利率」、「10分鐘特快批核」等宣傳,能挑動一些被選定目標群組,如大學畢業生、家庭主婦,負債或破產人士借貸。研究指過度的借貸廣告,用低利率、高回饋、簡易申請等作招徠,會令人覺得借貸很容易,導致不理性消費。
消委會表示,本港仍沿用40年來都未有重大修訂,已不合時宜的《放債人條例》、借貸行業缺乏專責監管機構、放債人牌照申請的門檻過低及審查不足、對放債人行為的監管亦不足。過去7年,在過千宗放債人申請中,只有8宗申請被駁回,1個牌照因條例監管而撤銷。
消委會建議,修訂現行的《放債人條例》,將現行貸款上限由年息60厘,降至48厘,確保放債人的廣告不會誤導或淡化借貸後果。報告亦促請政府成立專責行業監管機構,監督及指導業界,共同建構一個公平、具透明度的信貸市場、修訂現行法例、加強消費者教育及諮詢服務,並改善市場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