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被稱作「沉默的」疾病,患者通常不會有徵狀,直至出現脆性骨折才警覺,影響患者活動能力,亦對公共醫療造成沉重負擔。香港大學早前推行大型社區篩查,透過相關問卷識別出逾1,600名骨質疏鬆症風險偏高長者。團隊其後追蹤有高風險人士的後續情況,約六成人有醫療跟進,當中44%人在接受DXA檢查後,絕大部分確診骨質疏鬆症或骨質減少症。另外,調查亦發現受訪長者大多對骨質疏鬆認知不足,逾半人無做任何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篩檢。專家建議,當局應加強公眾教育、在社區積極篩查,以及強化長者中心、地區康健中心及社區藥房角色,讓患者獲持續護理及跟進。
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聯同逾20個跨專科醫學組織及社福機構,於今年推行大型「積骨防鬆COSA骨質疏鬆社區篩查計劃」,並利用華人骨質疏鬆篩查問卷(COSA),為50歲或以上的長者做骨質疏鬆症篩檢及教育工作。截止8月,逾5,000名合資格長者完成篩查,結果發現約三成、約1,600人屬高風險人士,須轉介予醫生跟進並做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測量儀(DXA)的檢查,以便確診及安排治療方案。
在COSA篩查過程中,計劃亦同時調查長者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結果發現受訪長者對骨質鬆疏症仍一知半解,包括僅24%人知道骨質疏鬆症是不具病徵;49%人更誤以為膝痛是骨質疏鬆症的徵狀之一。患者或因此忽略疾病的嚴重性;調查發現,逾半受訪人士無做任何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篩檢,僅22%人曾接受DXA檢查。
團隊其後追蹤有高風險的人士後續情況,39%人無再看醫生作進一步診斷或治療。其餘約六成人有採取醫療跟進,包括17%找相熟醫生跟進;另有44%人接受DXA檢查,當中大部分人確診骨質疏鬆症(60%)或骨質減少症(32%),並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團隊認為,這顯示利用COSA此篩檢工具,有助發現骨質疏鬆症患者,讓他們及早求醫,預防因骨質疏鬆症而發生脆性骨折。
專家促當局加強公眾教育
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骨骼疾病,本港約有三成女士及8%男士患有此種疾病。不少患者直至出現脆性骨折才警覺,脆性骨折不僅可影響活動能力,更增加死亡風險;有研究指,本港髖骨骨折的治療成本每年高達6.6億元。篩查計劃發起人、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張正龍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可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疾病,及早預防和治療,增加骨質密度,並減低骨折的風險。他指示,二十多名來自醫學界、社福界的專家及相關持份者,於6月進行跨界別專家會議,專家小組認為,當局應加強公眾教育、在社區積極篩查,以及強化長者中心、地區康健中心及社區藥房角色,讓患者獲持續護理及跟進;同時加強家庭醫生治理骨質疏鬆症的培訓,以及建立「共付模式」,減輕向私營醫療機構求診人士的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