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區的士牌價10年蒸發456萬元,續在低位徘徊!最新市場數據顯示,市區的士牌價於去年7月「觸底」273萬元後稍為回升,至上月底再跌至267萬元水平,新界的士牌價更自上月初跌破200萬元大關至192萬元。有的士業界稱,行內人手不足加上政府規管「白牌車」取態曖昧,憂慮牌價最終只會隨公共小巴般跌至數十萬元,另有學者相信牌價跌關乎市場結構和經濟環境改變。
疫情3年的士牌價曾保持平穩
全港現有逾1.8萬輛的士,包括1.5萬輛市區的士、2,838輛新界的士和75輛大嶼山的士,部分日後將變身成3,500部車隊的士,佔整體數目逾六分之一。的士牌照過往一直受投資者追捧,不過根據「香港的士交易所」最新數據,上月21日市區的士牌價為267萬元,較去年3月的343萬元下跌22.1%;新界的士牌價更已在上月4日跌穿200萬元大關,於上月21日牌價僅192萬元,較去年3月跌逾三成。
資料顯示,市區的士和新界的士牌價均曾在2015年7月達到歷史高位,分別達723萬元和591萬元。以上月21日的數據比較,即最新的267萬元市區的士牌價累計跌幅逾六成,市值蒸發456萬元,新界的士則累計跌幅達67%,同樣相當於市值蒸發近400萬元。走勢方面,兩款的士牌價跌勢相若,即在2015年高位至2019年第二季整體雖下跌但有反覆波動,隨後爆發新型肺炎疫情的3年間保持平穩,及至本港陸續開始通關便呈現下跌趨勢,並在2023年第二季起持續跌價。
黃羽庭斥政府規管「白牌車」取態曖昧
政府正建議立法規管網約車平台,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上月曾被問及,是否憂慮影響的士牌價而不增加出租汽車許可證數量,她當時回應稱不會因個別團體、持份者和業界相關利益而漠視公眾利益。
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主席黃羽庭接受《am730》查詢稱,牌價下跌主因緣於人手不足,直言「所有收租物業冇人租就唔值錢」,同時指政府就規管「白牌車」取態曖昧,當政府「擁護非法集團」只會導致所有正常營運急跌。他舉例說,有新手的士司機入行短時間掌握技巧後,便轉投白牌車行列,亦有司機因的士司機扣分制而改為駕駛「冇扣分、唔會畀人拉」的白牌車。他認為,政府就扭轉跌勢應該都無能為力,加上牌價現時已「瀉到好誇張」,憂慮終有一日會步公共小巴牌價後塵,「(跌到)得返幾十萬。」昨日有車行報價指,公共小巴牌價為30萬元。
學者稱市場環境變難重回高峰
香港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認為,本港市場環境已經改變,難說的士牌價會一直向下,但明言極難重回以往500萬元水平,遑論最高峰的逾700萬元。他向《am730》解釋,過往的士較多開工時間不太穩定的個體戶,加上市民選擇較少,但現時部分的士會以集團式運作,以及乘客容易透過程式配對司機,使路上供應回穩,又說本港經濟環境未如以往理想,的士作為奢侈交通工具客量自然減少,當市場結構改變便會直接影響牌價。他相信,的士牌照的個別投資者應已減少,但這始終是的士經營必須條件,車行和商業集團等應該都會繼續投資。
張欣宇:的士牌照無關公共利益沒理由回購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出,的士牌照本身是一個不附加任何公共服務條款的金融工具,加上多年來沒有新增的士數目,屬優厚的投資環境,而政府在考慮的士相關的政策時,牌價亦非首要考慮。他續說,即使政府決定開放網約車或相關平台,只要保證到前線的士司機收入穩定、滿足到點對點交通需求,以及的士與網約車運力匹配、不會過度供應,變相就能夠維持牌價穩定。
就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回購的士牌,張欣宇稱牌價波動純屬私人投資風險,與政府和公共利益沒有太大關係,市民亦不會受牌價高低影響,因此政府沒有理由以公帑回購,又指的士牌照價值受宏觀大類資產環境影響,由於現時已經不是低息環境,相信牌價沒有辦法重回過往低息環境下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