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為期4天的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昨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主要議題是「第五個現代化」,即「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在上周四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曾就此議題提出「總體目標」,即到2049年國慶100周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充分展現其優越性。
官媒新華社報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圖)昨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工作報告,並就上周四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提請四中全會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討論稿)》作出說明。
官媒未有詳細報道昨日四中全會情況,僅重申上周四會議提出的總體目標,即在國慶100周年達成目標前,要在2021年黨慶100周年時,達到「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而到2035年,各方制度要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定調絕非西方化
據悉,「國家治理現代化」被喻為是繼農業、工業、科技及國防現代化後,由習近平提出的「第五個現代化」,而在四中全會前夕由官方出版、收錄習近平2012至今年7月期間重要講話的書籍《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解釋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要學習和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亦「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而是要「從中國的現實條件出發來創造性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