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轄下足球場經常被人「炒場」,署方去年推出抽籤制度,但不法集團涉舉辦業餘足球賽時,趁機盜用球員個人資料,製假身份證再申請大量康文署康體通戶口,增加訂場中籤機會,之後再將場地以高出康文署2至5倍的收費圖利,3男1女涉嫌串謀詐騙及使用虛假文書被捕。警方估計集團已獲利100萬元,行動中檢獲124張仿真度高的假身份證,會調查有否涉及其他罪案。

莫俊傑指,不法集團於假身份證中加入晶片加強仿真度(圖2)。

(圖2)
被捕人士年齡介乎23至43歲,為集團骨幹成員,檢獲124張假身份證、手提電腦、多部打印機和多張白卡,而部分有晶片。警方發現多張假身份證中,均用上不同的身份證號碼,但部分印有的姓名、出生日期、簽發日期及相片相同。
警方調查發現,不法集團以組織業餘7人足球賽為名,收取每隊每年約2,800元至10,500元不等的報名費,據指,涉事的是「CJ7人足球聯賽」,涉及逾20隊球隊。而集團藉機利用不同的借口,收集球員的個人資料及他們的身份證副本,但假證上事主資料或有加減、修改及混合,如再姓名會改中間名字,或最後的字,又或改動身份證號碼中其中一個數字,以製作不同身份的假證。之後在網上登記了334個康文署轄下「康體通」帳戶,以申請租用康文署的草地足球場,增加中籤機會,中籤後會派成員到場地簽場,期間成員會出示假證「證明」身份。集團再將抽中的場地以康文署高2至5倍收費轉租圖利。
警方形容檢獲身份證仿真度極高。警司莫俊傑指,去年6月起康文署推出防止炒場的措施,相信集團是由那時開始以此手法行事,又指集團對如何申請及簽場等程序十分純熟,得悉足球場職員需要核對身份證,於是製作假證,並透過電腦程式和打印機做出凹凸效果,以及加入晶片,加強仿真度。
康文署去年6月推出新打擊炒場措施「草地足球場抽籤」,包括申請者到櫃枱訂場,需出示本人身份證正本,至於透過「康體通」網上預訂,申請人在「康體通」登記時,需上載身份證副本相片。據悉,事件沿於去年12月,有市民訂場時被發現身份證的姓名與「康體通」系統內登記不符,警方接報跟進後揭發此案。康文署回應指,會配合警方的調查,並會重新檢視現時「康體通」用戶的申請程序,及已提醒職員需小心核對及處理申請者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