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年掀起移民潮,勞動力出現外流問題,社會有聲音要求輸入外勞。立法會今日(20日)就大比數通過輸入外勞的議員議案。議案由自由黨邵家輝提出,他要求政府為不同行業輸入外勞,同時推出計劃,容許大灣區外勞即日往返本港及居住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發言時指,本港勞動人口下降較推算的跌勢更為急速,去年第四季本地勞動人口346萬人,較兩年前減少超過10萬人,全靠相當多60歲或以上年長人士進入勞動市場,整體淨跌幅才可控制在10萬人左右。他強調政府會在保障本地就業優先的前提下,容許適度和有規範地增加輸入勞工,以紓緩個別行業或工種人手短缺的問題。
孫玉菡:每天想方設法「扭毛巾」
孫玉菡指,政府的人力政策以本地人才為主,而且每天每刻都想方設法盡可能發掘本地潛在勞動力,形容工作有如「扭毛巾」,希望盡量扭出水份,確保有足夠的人力、水分,但勞動參與率難以在兩地間直接比較,正如毛巾扭出的水份,亦會因氣候溫度和濕度不同而有差別。
提出議案的邵家輝指,收到包括旅遊業、零售界等反映欠缺數以萬計的人手,強調人手短缺會影響本港的復甦情況,亦影響政府推展「你好香港」的工作。飲食界張宇人等亦支持輸入外勞,指人手短缺令食肆經營困難,長遠削弱香港的競爭力。他批評工會代表把輸入外勞「妖魔化」,為僱主扣上刻薄的帽子,認為現時即使老闆願意支付更高人工,亦吸引不到人來工作,因為他們擔心人工高會影響輪候公屋。
勞聯周小松:從不一刀切反對輸入外勞
工聯會陳穎欣就反對議案,認為盲目輸入外勞會削弱本港勞工就業,政府應該改善勞工待遇,包括工資及工時。勞聯周小松稱,從不會一刀切反對輸入外勞,只要經過準確評估,確定有輸入外勞的需要,完全可以循現行機制「補充勞工計劃」處理。惟他補充,現時「補充勞工計劃」有26個不可輸入外勞工種,全部是一些入職門檻較低的行業,相關行業工人議價能力低,一旦輸入外勞,憂僱主會失去聘請本地員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