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10年建屋土地,主要來自新發展區及大型發展項目。圖為東涌新發展區。(黃文山攝)
上樓難、上車難仍是港人面對最大困難。運房局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20周年進度報告,更新長遠房屋需求推算目標,2021/22至2030/31年度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不變,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七三比,當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000個單位。運房局長陳帆(圓圖)表示,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建屋量首次達標,強調絕無「水分」。

(陳奕釗攝)
不達標因無地
30.1萬個公營房屋供應目標單位,較上一個十年期增4.4萬個;公屋及綠置居佔21萬個,居屋或房協資助房屋等佔9.1萬個。陳帆指,過往長策報告不能達標,因土地供應不足夠,目前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足夠興建31.6萬公營房屋單位,比未來10年公營房屋目標更多。
土地主要源自新發展區及大型發展項目,例如東涌新市鎮擴展、古洞北及粉嶺北、洪水橋及元朗南新發展區,以及啟德與安達臣道石礦場等。當中三之一單位涉及的用地完成諮詢及改劃用途等程序,相信單位可於2021至2026年落成,餘下三之二單位涉及的用地有待完成收地、重置等程序,預計可於2026年至2031年落成。
棕地方面,發展局透露,新界共1,500公頃棕地,八成在私人手上,可利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未來5年將收回400公頃土地,涉及一半棕地。至於政府推出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發展局收到約十個主要位於新界項目的查詢,爭取明年將個案提交行政會議審批。
劏房租管研究料明年首季有報告
報告亦提及居住分間樓宇單位的住戶,推算全港約有9.94萬戶家庭,較去年報告多2,900單位,主要是劏房增加。陳帆稱,分間住宅單位數量增加,因應2016年人口統計及其後估算的評估,有其科學跟據,與房屋供應緊絀和經濟下行有影響。而今年初提出的劏房租管研究,原訂明年中完成,租管小組已經加快速度,並承諾明年首季交報告。政府亦全力推動過渡性房屋,至今有1,200個單位落成,連同正深入研究的3,400個單位,會全力達至3年提供1.5萬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