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稍後會在工地內注水,方便浮起組件,再以海路拖到將軍澳。(陳奕釗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487884641_7E.jpg?itok=t58qwv-9×tamp=1739204649)
港鐵稍後會在工地內注水,方便浮起組件,再以海路拖到將軍澳。(陳奕釗攝)
![李子文(右)指,預計沙中綫如期在2021年啟用。](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487884643_l9.jpg?itok=LL3Z9O6M×tamp=1739204649)
李子文(右)指,預計沙中綫如期在2021年啟用。
![組件將逐一密封。](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487884645_su.jpg?itok=H72uTdKI×tamp=1739204649)
組件將逐一密封。
繼港鐵南港島綫開通後,沙中綫亦預計於2021年如期全面啟用,將成為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隧道,通車後,預計由金鐘前往紅磡,只需5分鐘,較現時快13分鐘。港鐵指,沙中綫紅磡至金鐘的一段,以沉管方式興建鐵路隧道,雖然近銅鑼灣一帶的工程有較大困難,但相信可如期通車。
沙中綫的過海隧道,全長約1.7公里,採用沉管隧道方式興建,過海段工程耗資約40億元;隧道由11件預製件組成,港鐵於2015年中起在前石澳石礦場作工地建造,每節預製件長約160米、高8米、重約2.3萬噸,預製工序已完成逾九成。
工地已安排恍如盆地,港鐵待所有組件完成密封程序,便會在工地灌水,方便浮起組件,下月初由躉船拖出海面把組件運去將軍澳逐一安裝設有GPS系統的測量塔,年中再拖到維港中心沉入海床坑道,置好後再回填海床恢復原貌。
港鐵沙中綫總理經李子文稱,沉管所用的海床坑道工程,已完成九成,只剩下近紅磡的未完成;而每節組件沉放過程約需1個月,但或受天氣影響,料沉放共需一年半時間,於2019年完成。之後再在隧道內鋪設路軌及進行機電工程,而防水層採用荷蘭製防水墊圈及夾口保護兩種技術,與其他過海隧道做法一樣,防水墊圈壽命約120年。
雖然對上一條興建的過海鐵路隧道是機場快綫,已是20年前,但李子文指,技術十分純熟,而且團隊亦有經驗豐富的成員,包括曾參與3次香港過海隧道工程的港鐵公司建造經理相川文宏協助,故不擔心技術上的問題。他稱,本港現有5條過海鐵路及道路隧道都是以沉管方式建造,可見這是最適合及有效貫通維港的建造方法;沉管隧道工程只需要在維港內佔用較小的空間,工程期間,對船隻運作及海港活動或影響較低。不過,他坦言,今次由於銅鑼灣避風塘一帶,有大量船隻停泊;以及中環灣仔繞道的工程正進行,再加上環境狹窄等因素,均會令沉放工程的難度增加,但相信只要協調得宜,亦不會有太大影響。
李子文指,現時沙中綫過海段只完成47%,工程有較多不確定性,加上收地延誤,港鐵需進一步估算整個沙中綫造價,料下半年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