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多區出現感染個案,部分更屬源頭未明;政府陸續向不同地區的居民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市民自行檢測,並建議如果測試呈陽性的市民自行乘車到急症室再檢測、核實結果。當局指,已在急症室設立分流檢測站,並呼籲前往的市民做好防感染措施,包括戴兩個口罩;有專家不認同做法,認為會增加急症室交叉感染風險。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昨在一個電台節目重申,市民使用快速測試套裝後,倘結果呈陽性,便應到急症室等候安排接受核酸檢測,輪候時間或需數小時,局方已在急症室戶外地方設立分流檢測站,盡快核實檢測結果,呼籲市民做好防感染措施,包括戴兩個口罩和避免乘搭人多的交通工具往急症室。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午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安排時亦稱,快速測試呈陽性的市民,須進行多一次確認檢查,較好的方案是若有家人或朋友可幫忙安排深喉唾液測試,可繼續留於家中;否則建議應使用最快捷、接觸最少人的途徑去急症室,例如乘坐私家車或的士,重點是「點對點」,途中不要到其他地方。至於在社區檢測中心驗出初步陽性的市民,醫管局呼籲他們毋須恐慌,戴好口罩留在家中,當局會盡快安排入院。
不過,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陽性病人自行前往急症室時,沿途有機會感染交通工具的乘客,而急症室內亦有其他病人,加上負壓空間不多,倘裡面有大量陽性患者,有機會造成交叉感染。他建議派快速檢測包時,同時派發深喉唾液樽,快速檢測陽性後再交深喉唾液樣本,安排速遞公司收集即日化驗,期間病人要留在家。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胡詠儀指,一般病徵輕微的初步陽性個案,經親友協助安排深喉唾液測試,因這可減低初步陽性人士離開居所期間感染他人的機會,並減低急症室的壓力。但如發高燒、呼吸困難又或長期病患等的初步陽性個案,應直接到急症室。
徐樂堅:正研究增加檢測窗口期
另外,全港多區檢測中心都大排長龍,荃灣公園流動檢測站日前率先設置派籌機,市民用電話掃描籌上的二維碼便可知道進度。據悉,有關安排將擴展至其他採樣站,有市民稱這樣安排較好,可避免人群聚集。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明白現檢測站面對壓力,正計劃將每日檢測量由10萬提升至20萬,並研究調節檢測日數,增加檢測的窗口期,令市民不用在同日進行檢測。而政府檢測承辦商、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招彥燾建議,政府可趁學校暫停面授期間,借用學校操場,以增加臨時檢測站。
根據醫管局資料,截至本月6日午夜,有8間公立醫院的內科病床使用率達到100%或以上。昨日荃灣仁濟醫院急症室,非緊急病人輪候時間一度達8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