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肇始(左一)稱所有方向的檢測都要做。(林俊源攝)

袁國勇上月初曾表示,不要認為找出個案少而覺得全民檢測沒有用,「大家不要再辯論效益問題。」(資料圖片)
俗稱「全民檢測」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最終在168萬無病徵人次當中,找出32宗確診個案,政府專家顧問之一、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出席電台節目時,批評全民檢測計劃成效低,反之醫管局門診和私家醫生向有病徵人士派樣本樽的確診效率較高,平均在一萬人中分別驗出46宗和84宗確診,形容資源錯配、「一直的檢測方向和焦點都不太正確」。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視察葵青臨時檢測中心後,被追問袁國勇的言論。她回應指,政府所有方向的檢測都要做,又表示明白袁國勇所說,一定要留意病徵較輕微的市民,而當局一直有讓這類人透過私家醫生或醫管局門診索取樣本樽接受檢測,並無忽略。她強調,目前在社區為特定或高危群組進行的檢測非常重要,尤其現時有一些染疫人士因沒有病徵而難以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