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後港人更著重健康,益生菌膳食補充劑成為新興保健之選,但所含菌種又是否必然有益身體呢?消委會抽查市面益生菌產品,發現部分含有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衛不建議使用的「糞腸球菌」,該菌易被污染或致病;另有產品標榜改善濕疹等醫學療效,但欠缺臨床數據支持,部分產品「成分表」沒有清楚標示益生菌成分,「隨時食咗咩都唔知!」消委會提醒,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食用益生菌,而日常飲食亦可攝取益生菌、益生元(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纖維食物),幼嬰更不宜接觸益生菌。
消委會於市面檢視40款聲稱能提供益生菌的膳食補充劑,發現「PicoLabb」(特效益生菌)和「Procalun」(東大科研17益菌元)含有不建議作為益生菌的糞腸球菌。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工作小組的建議,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較不穩定,容易被污染或成為致病菌的風險,加上部分對抗生素有抗藥性,因此安全性仍有待確認,故不建議作益生菌使用。
消委會同時檢視40款樣本的益生菌成分表,發現六成、即25款樣本沒有清楚標示所含益生菌的菌屬、菌種和菌株或其數量,包括1款只標示菌株編號、3款只標示菌屬、20款只列出菌種,更有1款只在成分表中列出「本地大學研發綜合益生菌」,沒有標示相關益生菌的資料,未能符合國際自願性行業標籤指南的要求,消委會認為情况不理想。
皮膚濕敏應盡早求醫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林凱章表示,超過一半產品聲稱可改善免疫力、減輕濕疹等,但沒有臨床研究支持;而本港目前沒有法例要求膳食補充劑提供安全證明或功效證明等,建議政府參考外地立法規管。
林凱章又提醒,不少樣本標示「減輕濕敏」、「改善濕敏」,但現時沒足夠醫學實證證明益生菌或益生元對濕疹或其他過敏皮膚炎有確實療效,因此不在正規濕疹治療選擇之內。消費者如有皮膚問題,應盡早求醫,以免延誤病情。
曾有早產嬰服用後死亡
另外,這次收集了40款聲稱能提供益生菌的膳食補充劑中,6款聲稱為女士專用,11款聲稱為兒童專用。林凱章提醒,剛出生的嬰兒腸胃道吸收功能和免疫功能未發展成熟,不建議添加任何母乳或嬰兒奶粉以外的食品,益生菌亦不宜接觸。其中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去年9月曾發出警告,指一名早產嬰兒在住院期間曾服用一種益生菌配方,結果患上雙歧桿菌引起的敗血症而死亡。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提醒,並非每個人均有服用益生菌的需要,消費者應先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按身體狀況及需要選擇合適的益生菌;選擇益生菌時,應先了解產品資訊,選擇資料較齊全、受較多國際認可的菌種。市民也可在日常飲食中,食用含有益生菌食物:乳酪、發酵食物(如泡菜)、活性乳酸飲品等,可攝取到益生菌、益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