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人工島填海計劃,爭議持續,正反陣營亦開打輿論戰。來自本港8所大專院校的38位經濟學者昨發表聯署聲明,指「明日大嶼」不但是可負擔的方案,更是上佳的社會投資。

林鄭月娥力銷「明日大嶼」計劃,獲38名經濟學者聯署表態支持。
聯署的學者包括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委員會委員王于漸、雷鼎鳴與廖柏偉、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宋恩榮及嶺大校長鄭國漢等。聲明指自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以來,社會議論紛紛,不少是立場先行及情緒化的口號,「甚至流於煽動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故他們不得不站出來。
聲明續說,通過成本效益分析,估計「明日大嶼」人工島帶來的財政收入,單計賣地已可回本,而人工島的交通網絡,可減輕3條過海隧道的負荷,疏導新界西與市區之間交通,從而釋放新界西農地發展潛力,形容社會效益不容忽視。聲明並指有關工程費用可攤分二、三十年進行,以政府的財力,應付計劃可說綽綽有餘,「就算出現一定超支,也有足夠的安全空間,保持香港公共財政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