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隆重推出其五週年誌慶的最後一章,以2024年冬季項目探究和開拓紡織藝術的未來可能性。項目將圍繞兩個重心:以國際視野探索創新觀點,同時透過社區合作反思歷史進程,主要亮點包括與國際知名時尚品牌ANTEPRIMA合作推出的「ANTEPRIMA x CHAT六廠當代紡織藝術獎」,以及CHAT六廠2024年度駐場藝術家團體「菠蘿核」的精彩展覽,為觀眾帶來全新的紡織藝術盛宴。
ANTEPRIMA x CHAT六廠當代紡織藝術獎2024決賽作品展覧
ANTEPRIMA x CHAT六廠當代紡織藝術獎旨在推廣和支持具有全球視野的亞洲藝術家,嚴格的評選過程長達18個月,而八位入圍藝術家的傑出作品將於冬季展覽中展出。此藝術獎除了反映歷史、傳統和約定俗成的藝術規範,也激勵藝術家探索多樣的紡織材料、技術和科技,促進創新概念,以應對當前全球的迫切議題。它突顯了紡織藝術的無限可能,並引入全新的視角,特別是亞洲的角度,挑戰並重新定義紡織藝術的格局。
評審團由來自享譽國際及具影響力的藝術策展人組成,根據藝術潛力、原創性、技巧、理念及方法的準則,從29個來自不同背景的提名中,精心挑選最後八強。評審團包括自由策展人、作家、研究員及前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國際藝術策展人安.考克森(Ann Coxon)女士、阿聯酋沙迦藝術基金會國際項目總監 朱迪絲.格里爾(Judith Greer)女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當代藝術部Ming Chu Hsu與Daniel Xu策展人馬唯中女士、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當代藝術館首席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納(Cuauhtémoc Medina)先生及香港CHAT六廠執行董事及首席策展人高橋瑞木女士等。
ANTEPRIMA x CHAT六廠當代紡織藝術獎最後八個入圍單位分別為西安.戴里特(Cian Dayrit,卡伊安塔)、胡尹萍(北京)、格茲德.伊爾金(Gözde İlkin,伊斯坦堡)、阿儒瓦苡.篙瑪竿(武玉玲,屏東)、吳夏枝(Oh Haji,布里斯班)、大米釀造姐妹俱樂部(Rice Brewing Sisters Club,首爾)、邵純(杭州)和于一蘭(Yee I-Lann)、羅齊亞.賓蒂.賈拉利德(Roziah Binti Jalalid)及茱麗塔.庫林廷(Julitah Kulinting)(沙巴)(排列按英文字母順序)。
ANTEPRIMA x CHAT六廠當代紡織藝術獎頒獎典禮訂於2024年11月29日在CHAT六廠舉行,將揭曉藝術獎暨港幣30萬元大獎得主。CHAT六廠將於2024年11月30日起展出入圍藝術家的傑出作品,邀請公眾參與這場紡織藝術盛宴。此外,藝術獎設有「觀眾最喜愛大獎」,參觀者可於展覽期間投選喜愛的藝術作品,得獎作品將於2025年3月3日公佈。
「菠蘿核」社群計劃圓滿結束 呈獻啟發自1980至2000年代香港影視文化的處境劇
另一同步進行的重點展覽為「菠蘿核:月廠來客」,內容圍繞CHAT六廠2024年的駐場藝術家團體 「菠蘿核」過去六個月在「種學織文」社群計劃裏的集體創作。展覽對菠蘿核而言也是一大里程碑,展示他們與2,800多名本地社區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
展覽的靈感來自「華僑農場」及其繁茂多樣的植物,代表了不同社會錯綜複雜的歷史變遷和敘述。菠蘿核的創作體現了社區參與的精神,他們與本地學生組成的「種子隊」合作,種植並製作天然染料。在夏季展覽期間,CHAT六廠的一部分化身為開放予公眾集體創作的工作室,活動內容包括染色和拼貼等。開放工作室的拼布成品,結合菠蘿核製作的紡織佈景,用於拍攝以1980至2000年代香港電視和電影的喜劇元素為靈感的處境短劇。在「月廠來客」展覽中,菠蘿核展示影像作品和一系列空間裝置,帶領觀眾進入 一個互動劇場,探索歷史與共同的故事。
菠蘿核是一個來自廣州的跨媒介藝術家團體,名稱採用廣東話中「菠蘿核」的發音——人們吃大樹菠蘿時,經常丟棄果核,但殊不知它們也是道特別的美食。
「歸屬的痕跡」分享前紡織業工人的動人故事
專題展示「歸屬的痕跡」深入探討香港豐富的工業歷史,聚焦在紡織業中形成的緊密社會網絡。它呈現CHAT六廠收藏中的精選檔案資料以及口述歷史和照片,生動地記錄了前紡織工人在快速變遷的社會經濟環境中的生活點滴。展品中有一組存留的信件,更揭示了兩位分別在不同工廠工作的工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歸屬的痕跡」透過歷史故事帶領參觀者重溫過去,並反思我們如何在現今社會中建立和維持人際關係。展示亦設有一項互動活動,歡迎參觀者參與,體驗當時工人之間的溝通方式。
屬於大家的紡織文化藝術館 培育創意和人才的明日工廠
自2019年開館以來,CHAT六廠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促進文化交流及激發創意的空間,連接本地和國際藝術家、設計師、工匠、策展人、學者、紡織專家以及所有公眾。CHAT六廠五週年慶祝活動在整個年度中呈獻了多個獨特的展覽和活動,鼓勵社區積極參與和交織創意、文化傳承及當代紡織藝術,連接過去與現在,彰顯香港紡織工業歷久不衰的精神及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