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LH罕病病童雙腳變形五次矯形手術 家長憂公院停新藥致病情復發 罕盟促政府參考臨床數據 勿貿然終止治療
O 形腳、X 形腳或弓字腳等下肢變形,也是罕見病「性聯遺傳型低磷酸鹽症 」(XLH)兒童患者的常見病徵。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的調查發現,多達八成病童因XLH導致走路姿勢異常、身材矮小或雙腳變形。公立醫院近年引入新藥,助病童腳骨變直,免卻做手術之苦,但按現行安排,他們步入青春期後或被停藥。有家長擔心女兒若腳彎問題復發,將要接受第六次矯形大手術。
現年12歲的Kelly,自小常常跌倒,輾轉確診XLH,因體內的磷酸鹽大量流失,影響全身骨骼生長。但傳統藥物口服磷酸鹽的療效欠佳,她雙腳愈來愈彎,出現O形腳,至2018年首次接受⼿術,要將⼤腿骨及⼩腿骨折斷,加裝鋼條固定位置,再重新駁骨。然而缺磷問題未解決,歷年做過五次折骨、駁骨或拆鋼條等大⼿術。

Kelly過去O型腳狀況及X光片
生物製劑減磷酸鹽流失 用藥女童喜見腿變直
本港近年引進全球第⼀款XLH生物製劑「布羅索尤單抗(Burosumab)」,病童每兩週注射一針,可抑制過多的問題荷爾蒙,根治磷酸鹽大量流失問題。Kelly前年開始用藥,如今興奮地說:「我高了,腳也直了,我見到很開心呀!」現在,她更可以學跳舞及打籃球。

Kelly接受第一次O型腳矯正手術後的X光片
除了Kelly,兒童醫院亦有些年紀很⼩的重症病童,原初下肢很彎,⽤藥後彎腳變直,已不用手術治療。雖然新藥療效顯著,且副作用輕微,但病童在青春期,當骨骼「生長板 (growth plate)」閉合時,有機會被逼停藥。
生長板是位於長骨上下兩端的軟骨組織,在孩童時期不斷增生,但到了14至16歲左右,生長板會閉合,骨骼停止生長,不再長高。兒童內分泌科專科畢慧文醫生直言,目前公立醫院規定,當病童在生長板閉合後,腳骨未必再變形,當局或不再處方「布羅索尤單抗」。

兒童內分泌科專科畢慧文醫生
青春期生長板閉合 醫生:病童可能要停藥
畢醫生指,Kelly用新藥後明顯好轉,身體狀況近乎與正常小朋友無異,血磷水平亦處於正常範圍,但至14歲時「可能要停藥」。Kelly媽媽宋女士則最擔心,女兒會打回原狀:「若沒有藥用,腳又彎曲,要再做手術⋯⋯」。
即使病童在生長板閉合後不長高,畢醫生相信,新藥對病情仍有效益:「我覺得可考慮給他們繼續用藥,如果外國有這類臨床應用的經驗和研究數據,並在文獻中分享和發表,對我們決定應否繼續用藥會有幫助。」
星澳相繼放寬用藥安排 罕盟籲勿貿然終止治療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稱,近年愈來愈多國家放寬用藥安排,新加坡去年讓青少年患者「無縫交接」繼續用藥至成年;澳洲在2022年已資助所有一歲或以上的患者用新藥,毋須因生長板閉合而中途斷藥。罕盟促請當局承諾,未來三年繼續向Kelly及其他青少年患者提供新藥,期間密切留意內地或海外的臨床數據,確保公立醫院的用藥指引與時俱進。若三年後,醫學界仍未達用藥共識,本地專家也應逐年檢視病童的狀況,切勿貿然終止有效治療。
「長大後希望當醫生,小時候醫生曾經幫助過我,我將來想幫人。」儘管用藥前路未明,小小Kelly已立定遠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