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首次提出要擺脫化石燃料,有分析形容為化石燃料時代「開始終結」。面對全球加速能源轉型大趨勢,屹立香港162年的中華煤氣(003)稱已有計劃應對。煤氣企業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總監兼企業事務總監楊松坤表示,集團去年重組及擴大環保工作委員會,將ESG的工作滲透各部門,同時積極鋪路及試驗新能源業務,並相信ESG除了成本付出,亦有「轉危為機」的商機,「我哋唔會因為一樣嘢殺到埋嚟就驚,覺得成盤生意無咗,而係諗下有咩辦法去適應、去轉變。」
記者:林靜 攝影:林靄怡
去年擴大ESG工作小組 設KPI及奬勵
楊松坤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煤氣去年將集團有20年歷史的12個環保工作小組重組成16個,當中主要新納入審計、人力資產及秘書等部門主管,由以往側重於E(環境),變成並重S(社會)及G(管治)的發展,各小組並設有KPI(關鍵績效指標)及獎勵計劃,互相定期檢閱及追蹤。他指,由於牽涉集團上下多個部門的主管,重組後更有利ESG方面的資源調配、協調溝通及政策落實,令相關發展已不再局限於某部門某單位的責任,「大家都係兄弟班,唔會淨係一個部門威晒。」
煤氣公司在成立初期以煤發電,發展至六十年代改用重油,及後再轉用輕油,2006年起引入天然氣。集團今日生產的煤氣有約60%來自天然氣、39%來自石腦油,1%來自堆填區沼氣。楊松坤強調,集團一直致力從源頭將生產過程的碳排放減低,目前香港因煤氣生產而排放的溫室氣體,僅佔香港總排放量約1%。不過天然氣的「原罪」是其始終屬於化石燃料,集團的升級路仍有一段路程要走,「如果有一日大家好憎化石能源,就算你幾乾淨都憎,聽到已經憎,咁點呢?其實我哋都諗咗。」他指,煤氣的長遠目標是在2035年將範疇一(Scope 1)排放佔香港總排放比例減至接近0%,並陸續試驗更多氫能項目。
信氫能成本可降
集團的綠色能源發展從多方面走,如早年已在內地開始光伏業務,拓展零碳智慧園區,2022年底相關項目數量已有12個。同時,市場預期港府今年會出台氫能發展的路線圖,企業的氫能進度因而受關注,而煤氣的大埔廠房已設有煤氣管網抽取氫氣系統。楊松坤指,集團目前的兩大重點項目正積極推進,包括在板式網球公司的西貢場地,試驗提取氫氣發電用於電動車充電;另外亦與城巴合作,在港島車廠興建加氫站,供電予其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試驗項目,並透露前者會在今年首季開展第一期試驗。不過,由於提取氫能涉及一定成本,目前各能源公司的商用前提都是「經濟上可行」,意即「技術上有,但價錢係咪大家可承受呢?」楊松坤則有信心價格問題長遠可解決,「時代會進步,正如今日光伏板嘅價格只係10年前嘅十分一。」
以沼氣蒸氣助企業減排 創商機
而所謂的「轉危為機」,亦包括主動出擊。楊松坤認為,ESG對企業而言不是單純的成本投入,還涉及商機,除了早年為大埔雅麗氏何妙齡拿打素醫院供應沼氣作「熱電聯供」外,集團去年中起亦將大埔廠房的蒸氣餘熱供應予毗鄰的美心食品廠,作為大型抽濕機的運作電力。他指兩項目均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配合下才可成就,可在協助合作企業減排的同時,亦為煤氣創造收入,是成功把ESG概念轉為商機的例子。
楊松坤總結指,ESG「要玩到出神入化,好多嘢可以玩」,關鍵是要有跳出框架的思維,不要局限於某一人某一部門某一項目,「要全公司一齊做,甚至拉埋啲客一齊做,咁先過癮。」
部署應對極端天氣
世紀末最差情境 最多停氣4天
香港去年第三季接連受超強颱風蘇拉及強颱風小犬衝擊,及後再遇上百年一遇暴雨引發全港多地嚴重水浸,將本地「極端天氣」議題的討論熱度推上高峰。中華煤氣(003)指,集團早在2015年已為氣候變化對集團影響作評估及加強保護,及至2022年再按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框架再作一次深入研究,並假設本世紀末、即2100年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提高攝氏4度,屆時預測因氣候變化引發的最極端天氣,即使令大埔廠房受到破壞,但最差情況下估計只會停止供氣「唔超過4日」。
煤氣2022年發布《氣候相關及自然相關指導文件》,當中按三種RCP(代表濃度路徑)進行直至2100年的風險評估,顯示大埔廠房整體水浸及颱風風險為中低水平,其他風險則為極低水平。
百年一遇水災 驗證保護措施有效
楊松坤表示,大埔廠房2015年起已為水浸加裝保護措施,因此去年經歷多個極端天氣事件時「完全無事,路面措施亦無出現問題」,驗證超前部署作用。他又自豪地舉例指,去年9月初蘇拉席捲後的黑雨一役,淺水灣道有路面下陷令一輛七人車跌落深坑,壓向多條地底管道,包括一條煤氣膠管,他稱由於集團喉管物料早年已經過改良,「條管無甩無斷,連接駁位都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