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禿,又名圓禿,是一種常見的脫髮疾病。患處無聲無息地突然出現,以20至40歲人士較易患上,康復後亦有可能無端復發,故又俗稱「鬼剃頭」。斑禿是由T淋巴細胞主導的免疫系統失調,引致毛囊組織發炎,令生長中的頭髮提早衰落,先天因素如致病基因,或後天因素如精神壓力等,都可能是發病的誘因。
皮膚科專科醫生區志森表示,病人常於梳頭或撥頭髮時,或於剪髮時意外發現直徑約1至3厘米的圓或橢圓形脫髮,表面光滑如一般皮膚;只有小數患者於初期感到痕癢或少許不適。偶爾患處可達十數厘米,或數個細小患處聚在一起成不規則的形狀,嚴重時所有頭髮都可脫落,這情況稱為「全禿」。「除了頭髮,其他毛髮如眼眉、眼睫毛、鬍鬚、腋毛和陰毛等都可受影響。不過患者毋須過分緊張,因為愈嚴重的情況個案愈少,大部分情況都屬輕微。」
感嘆號狀頭髮
在皮膚專用放大鏡下,於患處邊緣可找到形狀如感嘆號,即遠端較粗而近端較幼的頭髮。雖然斑禿本身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輕微情況患者亦可自然痊愈,但仍建議求醫接受檢查,以排除其他禿髮病症如圓盤型紅斑狼瘡、二期梅毒、休止期脫髮和頭癬等。
外用藥物治療
如病情輕微,定期觀察和覆診,不少病人可自然痊愈。區志森續指,「病人亦可嘗試外用類固醇藥物,但因病理在較深層毛囊,外用藥物效果有限;用局部注射類固醇藥物,如反應良好,2至3個月可看到頭髮重生,但或會有副作用如皮膚萎縮甚至凹陷,和色素變化等。」較嚴重和廣泛脫髮的可考慮外用(局部)免疫治療,透過塗抹化學藥物於患處,而干擾引致斑禿的發炎反應,令頭髮恢復生長。但因為需要每周到醫生處接受治療,療程以月計,治療亦容易引致不適如皮膚過度發炎、淋巴腫脹和皮膚色素變化等,未必所有患者都可接受。至於口服類固醇雖然可以改善病情,但長期服用會引致多種副作用,包括血壓高、血糖上升、骨質疏鬆、體重增加和增加感染風險等,一般都避免使用。
抑制劑效果好 潛罕有嚴重副作用
近年新藥JAK抑制劑,研究證實對嚴重斑禿有明顯功效,其中數種已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輕微副作用包括增加上呼吸道感染、暗瘡、唇瘡和血脂異常,亦會增加帶狀皰疹(生蛇)的風險。血栓和心臟病則是潛在但罕有的副作用,用藥前醫生會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治療期間亦會密切監察,以減低嚴重副作用的可能性。
雖然現在有不同的治療方法選擇,但始終有病人對治療無效或不適用。區志森認為,不妨佩戴假髮或戴帽,男性亦可考慮剃頭等,從而減少因斑禿帶來的外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