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6-20 11:30:25

深夜進食 增加大腸腺瘤發生風險達46%

分享:
消夜

不少人因為工作而要推遲晚餐時間,但經常在深夜進食,尤其是食用一些高脂及高糖的食物,可能會引起消化道病變。有研究發現,太晚進食的人,腸道出現腺瘤的風險比沒有晚食習慣的人高46%,而生出三個或以上管狀腺瘤的風險更高5.5倍。

腺瘤數目較多

該項在美消化系統疾病年會上發表的研究,共訪問了664名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人,以了解晚食習慣與腸道健康的關係。晚食習慣的定義是每星期有4次或以上在睡前3小時內進食。

結果發現,有晚食習慣的人,患大腸腺瘤(adenoma)的機率比非晚食者高46%,而且腺瘤的數目亦比較多。大腸腺瘤是良性腫瘤,但隨時間發展有可能演變為大腸癌,而變癌的風險則視乎腺瘤的位置及體積而定。

Ad Block
大腸息肉

大腸腺瘤是良性腫瘤,但隨時間發展有可能演變為大腸癌,而變癌的風險則視乎腺瘤的位置及體積而定。

破壞生理時鐘

研究人員認為,晚食會破壞身體的生理時鐘,繼而影響不同器官的運作,腸道內的細菌亦會因為進食時間改變而出現變化。另一個可能性是晚食的時候,通常吃得比較不健康,往往會選擇一些高脂及高糖的食物,增加腸道病變的風險。

專家指出,晚食未必一定會致癌,原因是癌症的出現受多因素的影響,但不良飲食習慣確實會威脅健康,增加各種病患發生的機會。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