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看中醫調理身體的習慣,服用中藥想提升藥效,除了注意之前寫過的《服中藥飲食五大忌口原則》以外,服藥的時間、溫度、次數劑量都有講究。想加強藥效發揮,縮短療程,快點康復,就要懂得正確服藥方法。
1、服藥時間。應飯前飯後?空腹飽腹?清晨睡前?定時不定時?
中藥一般每日一劑,煎煮後分2次服用,兩次間隔時間為4至6小時。到底應該飯前還是飯後,甚麼時間服用呢?大概可以參考這個原則。
病在胸膈以上的,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宜飯後服。
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腎等,則宜飯前服。
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後服。
清熱解毒藥、潤腸瀉下藥、補益藥,宜空腹服,此時胃中空虛易吸收,空腹指早飯前1小時晚飯後1小時。
安神藥、滋補藥、延緩衰老的藥物都宜睡前服。
安眠藥應在睡前2小時服。病情緊急則用藥則不拘時間,盡快服。慢性病、長期病應定時服用。嘔吐患者、危重病人可以濃煎藥汁,小量頻服。
2、服藥溫度。熱服還是涼服?
湯劑在治療一般疾病時均宜溫服,某些特殊情況應按特殊的服法服用。寒性病,理氣補氣類、行血通絡舒筋骨類、活血補血類,除煩止渴祛暑藥、解表藥等,均適合熱服。
熱性病、解毒藥、收澀固精類,涼血止血類、清熱藥和消暑藥等,均適合冷服。但大熱病用寒藥宜溫服,大寒病用熱藥宜冷服。
3、服藥次數及劑量。一日必須服2次?每次一大碗?
一般的服藥方法是一日分早晚服用兩次,每次服用200至300毫升,但根據疾病情況和患者服藥條件限制,會作調整。另外一些清熱解毒藥可每日3至4次,補益藥一般早晚各服一次,發汗藥可加服2至3次,含服藥汁可小量多次服用。身強者服藥多些,身弱者、兒童和重病者服藥量應少些。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為一般服中藥原則的總結和分享,因應個人體質、環境因素、具體病情的獨特性等或有不同服藥方法及建議,具體如何服藥需諮詢醫生專業意見,並遵守醫囑。
作者為遠志中醫註冊中醫師李騫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