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剛舉行完畢的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令筆者印象最深的,肯定是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楚原導演,他整篇得獎感言都充滿豁達睿智,亦充份反映了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艾力克森(Erik Erikson) 在人生八階理論中對最後一個階段老年健康心態的描述。
艾力克森的人生八階理論,跟許多其他同樣以階段發展去了解人的理論最不同的,是其指出人生不是只有早年或青少年期才是最重要的,艾力克森認為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心理社交危機需要面對克服,就如初生嬰孩需要依賴他人建立信任小學生需要發展自信青少年需要尋找我是誰一樣,成年人、中年人、以至老年人也有自身生命週期所帶來與別不同的心理社交危機需要面對,而在每個階段的經歷爭扎如何找到最理想的平衡就是我們的人生課題了。
艾力克森認為老年主要的人生課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老年人都愛想當年,回望過去,如果我們評價自己的人生作的許多重大決定都是相對理想,並無遺撼的,那面對人生的盡頭也無所忌諱坦然接受,若我們回望過去有很多錯失懊悔,而又感到現在已太遲再無法補救,便會感到絕望也不能好好面對生命將會隨時終結的壓力。但人生悠長,又豈會沒有一些錯失的決定一些悔恨的人與事呢?那我們其實需要學習調節自己的心態選擇放下遺撼及原諒自己,若能成功調節自己我們也能感到 自我圓滿 (Ego integrity) 而不是絕望 (Despair)的!
已年屆84歲的楚原導演在金像獎頒獎禮中雖謙稱自己並沒有甚麼成就,獲獎是受之有愧,但見他把人生的歡聲淚影盡付笑談中,無論是自己得意時的成就、或是失敗時被看扁的經歷都能從容不迫娓娓道來,並勉勵大家明天總會比昨天好,不必對前塵庸碌的無能虛度光陰而耿耿於懷,很能感受他本人對此生是無悔及驕傲的,呈現自我圓滿,是艾力克森所指的理想的發展心態。
針對老年心態的研究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老年時的悔恨,楚原導演所分享過去曾拍過一些失敗了的電影,亦很可能是悔恨的源頭,但相對努力過而失敗了,在老年時更令人懊惱回望人生更難以釋懷的,其實是原來有夢想渴求卻因種種狀況而當初沒有堅持,因此,在『失敗』與『放棄』中,如果明白失意與淚影跟本是人生不能倖免的一環,還是選『失敗』較『放棄』精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