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5-22 06:00:00

漫談痛經

分享:

婦女正值經期前後或行經時,出現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嚴重者可出現暈厥等症狀,稱之為痛經。中醫認為其主要病機為「不通則痛」氣血不通阻滯胞宮;「不榮則痛」氣血不足不能榮養胞宮而產生的疼痛。
 

實證臨床症狀痛多在經前或經期,痛勢劇烈、拒按,經色暗紅,有血塊,下血塊後疼痛緩解,可伴有胸脹痛,腹部冷痛,得熱痛減等症狀。發作時可通過穴位按摩減緩痛楚。壓力大引起的氣滯血瘀性疼痛,揉按太冲、合谷穴,可起到疏肝止痛的效果;如出現小腹冷痛拒按、得溫痛減、面色青白、四肢不溫等寒症,可選擇熱敷子宮穴(臍下四寸,旁開三寸),起到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即通則不痛。

虛證臨床痛多在經後發生,可見小腹綿綿作痛,痛勢不劇,小腹喜揉喜按,經色淡,量少伴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頭暈眼花,心悸,腰膝痠軟,耳鳴等一派虛證表現。若出現此等現象可在足三里、三陰交、氣海等穴位用灸法,以溫經散寒、健脾益氣、調補肝腎、溫養冲任,使胞宮得氣血榮養,則疼痛減緩。

四物湯具有養血補血之功效,坊間常用來調理月經病,可在經期乾淨後服用,以補血養血;若月經前期則可選擇桃紅四物湯,以養血活血、通絡調經,袪瘀止痛。這只屬於傳統食療,但亦建議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治療之餘也需要配合日常生活保健,如經前期應避免過食生冷;經期則應注意經期衛生、保暖、避免劇烈運動等;經期後可也選擇一些食療來補益氣血、養肝腎,如用紅棗、黑棗、蜜棗去核切粒,放入保溫壺內用熱水焗大約一小時後飲用;平時可適當運動以提升免疫力。  

adblk6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施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