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8-17 13:45:00

移民讓我領略的二三事

分享:

這陣子移民,或走難?應該算是其中一項最多香港人關注的事了。筆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父母移民美國舊金山灣區,碩士畢業後回流香港生活,從這個歷程中,筆者領略最深的,要算是「我愛香港」這件事了。當然,每個人的渴求丶需要及喜惡不同,移民讓筆者知道我喜歡香港,也讓筆者母親知道喜愛美國的環境丶天氣丶生活模式,所以我選擇畢業後回流,而她選擇長居美國,這種移民的領略,其實是一種自我認識的過程,各人的感悟不盡相同,沒有對錯。

adblk6

美國政府近日就香港日益嚴峻的社會政治環境,宣布一系列臨時政策保護受壓逼的香港人,例如讓身處美國的港人,無論現在是否巳逾期在美國逗留,均可獲得延長逗留期限 18個月,及可以獲得工作證以維持生計。筆者就此分享自己移民美國後領略的二三事,讓有意移居美國的讀者多一個角度參考吧。

1. 相對香港,美國地域很大 – 自小在香港長大,筆者習慣了香港環境,這裡空間有限卻包羅萬有,因此無限方便,想吃想玩想做甚麼也不用花多久的交通時間,因此一天之內可以做很多不同種類的事,但地方很大的美國,無論去哪裡都需要駕駛,從一點到另一點的距離很遠,因此生活上的限制是不會如香港那麼密集及多姿多彩,例如,在香港行山,行至中途可以吃碗山水豆腐花,甚至有士多餐廳讓行山人士吃碟炒得很香口的咸魚鷄粒炒飯,飲杯冰凍咸檸七,但外國的行山,因為地大,人流不似香港那麼多,不會在行山中途有這種吃喝的享受。再者,因為地方小,筆者甚至可以上半日遊離島,下半日工作,晚上約朋友吃飯睇戲都可以。

2. 相對美國,香港人的靈活彈性較大 – 習慣了在香港生活的筆者,移民前沒有認知原來香港人的靈活彈性是如此高的,直至到美國生活後,到餐廳點餐,才知道無論貴與平,香港的餐廳大都可以讓食客多重組合隨意加減轉換,最多加錢 ,實在是一件很貼心周到的事,因為這些簡單的轉換選項,例如少甜走蔥多汁奶茶轉檬茶兩餸轉三餸等要求,筆者的經歷是在很多美國的餐廳都沒有的。而靈活彈性的特色是體現在生活的不同層面,不獨是吃,例如交通安排,去完會展書展,或晚上看完演藝學院的表演節目,都經常有紅色小巴過海,或巴士公司及港鐵即時加班疏導人群,都是一種在美國較少感受的事情。

adblk7

3. 相對香港,美國的較開放及擁抱多元價值 – 筆者到美國加州生活後,感覺這裡似聊合國,並非是一個白人主流的社會,當中不同族裔,語言,宗教思想滙聚,因此所謂二等公民的感覺不大,反而更能認識不同的價值觀,並且從中學到專重不同文化。香港的人口分布,是很明顯的華裔,受華人文化影響,例如讀書,我們每年暑假 DSE 放榜,被追訪報導的狀元,十之八九升學選修什麼,香港人不會講不出主流是醫科,但在美國讀大學的筆者,感覺是很多優秀的學生,選科都不一定是應用科目,而學士學位課程更沒有醫科可以選擇,美國大學強調的博雅教育,其實亦反映其擁抱多元的核心價值,不必急於實際應用,而是鼓勵學生放開眼界探索不同的知識範疇,最終優秀的學生不一定都選擇讀醫,而是放膽選擇自己覺得有興趣的,筆者求學的感受,是美國不過短短幾百年歷史,其發展卻比其他國家更快速的原因,正是這種鼓勵多元開放探索的結果。因此,香港可能在某些主流專注的地方十分強勁,但推動社會前進文明進步的能力,不如美國。

adblk8

以上是筆者即時想到的一些移民感受,並沒有什麼科學數據支持,往後有機會再分享一些學術研究發現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