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張珍貴的照片由John Leung提供。相中是John Leung的爸爸與Topsy。
人在一生裡總會遇到最重要人、事和經歷,令自己和身邊的人畢生難忘。筆者最近看到一個發生在1950年代將軍澳調景嶺的真實故事,相信昔日住在那裡的人都不會忘記。
現在來往將軍澳隧道的公路以至整個將軍澳區,以前是海灣,名為盼望之灣(Haven of Hope),而海灣旁是難民聚居的吊頸嶺,即今天的調景嶺。在1950年代,這裡只是一片荒原,聚滿患肺病的難民,資源短缺,可謂經常憂柴憂米,但這裡的每一分子,從靈實創辦人司務道教士(下稱司教士)、同工、病人以至鄰居,即使面對艱辛,都悲喜與共。
司教士在這裡所作的美事,相信荒原外有不少人知悉,但其軼事卻較少人知道,原來司教士很喜歡動物,她不會驅趕流浪犬,並讓人犬和平共處,而更鮮為人知的是,司教士身邊有一位萬人迷,就是她的愛犬Topsy。司教士與牠經常形影不離,每當司教士巡視病房,牠都伴隨左右,晚上更睡在司教士房內,恍如其近身保鑣。每天早禱晚禱當司教士彈琴,Topsy都會伏在她腳下,當司教士領禱後說出「阿門」,Topsy即帶領護士步出房間。牠的懂性和忠心,深深感動身邊的人。
漸漸地,Topsy成為眾人的愛犬,然而愈愛愈心痛,牠晚年患上皮膚病,同工們輪流帶牠到山下的海灣游泳,希望海水的鹽分可給牠紓緩。及至Topsy離世,司教士也難以將牠忘懷,過了很久也沒有再次收養動物。
每個生命都有其價值,若彼此愛護和尊重,所衍生的正向力量難以想像,無可取替。
筆者︰基督教靈實協會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