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迭之間,眼鼻及皮膚很容易出現紅腫及痕癢等敏感症狀,令患者不適甚或對生活構成嚴重影響。防止敏感的最直接方法是避開致敏源,但如未能確定或無法避開,便要使用藥物了。

眼睛敏感的患者可使用含抗組織胺的眼藥水治理。不過,非獨立包裝的抗敏眼藥水大部份含有防腐劑Benzalkonium Chloride,佩戴隱形眼鏡者在滴用前應先脫下隱形眼鏡。此外,非獨立包裝的眼藥水在開封後1個月就要棄掉,以避免眼部受感染。
鼻敏感患者可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紓緩症狀。第一代的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容易有睏倦及口乾等副作用;第二代及第三代藥物的副作用則較少,適合日間服用。此外,也有醫生選用噴鼻類固醇,但是這些藥物的起效時間要數天之久,並需持續使用一段時間。
皮膚敏感患者可使用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及類固醇藥膏。外用類固醇藥膏有不同的強度及副作用,因此一般敏感引起的局部痕癢,只需輕微強度的類固醇已有紓緩效用。
至於其他敏感狀況的處理方法,市民如欲知道更多,可向醫護人員查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藥劑學系列之六)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朱幗珮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