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10-02 12:30:00

返大陸照MRI體現愛國精神?

分享:
磁力共振

疫後社會全面復常,雖然政府鼓勵巿民外出消費,振興本地經濟,但每逢周末或長假期,香港人北上消費的熱潮卻有增無減。近期專誠往內地求診的病人亦愈來愈多,反映在經濟周期逆轉、兩地匯率變化下,巿民「身體最誠實」的醫療消費模式。其中本地醫生經常遇到的情況,就是病人帶同從內地照的磁力共振(MRI)報告來尋求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

 

從消費者角度看

到底往內地照MRI,有何利弊?從病人的角度來看,內地MRI的收費普遍較本地便宜得多,相信是消費者的首要考慮。其次,近年內地MRI的質素,與十多年前相比,的確有明顯提升。再者,高鐵與港珠澳大橋等千億造價的跨境交通基建,大大縮短往返中港時間,促進了兩地醫療產業的良性競爭和合作。最後,本身在內地出世、但現居本港的巿民,基於對祖國的深厚情,也傾向往內地照MRI。

adblk7

從診治者角度

然而從本地醫生的角度來看,卻需要克服一些實際問題。首先,醫生在「睇片」之前,必須核對清楚,MRI報告上的姓名和身份證明號碼,確認是求診者本人。這是醫學生在學習影像檢查時,教授所強調的大原則,以確保醫生不會錯誤地以病人A的影像來診治病人B。但原來內地的MRI報告上,通常都不會記錄病人的本港身份證號碼,而是內地的醫療檔案編號。甚至連英文姓名的串法,也是由普通話讀音翻過來,與香港身份證上的不同。假如病人未能出示內地的身份證明來核對,醫生便要慎重考慮應否基於這份MRI報告,來建議病人做介入性治療,尤其是手術。

adblk8

更甚者,曾有病人帶着與其姓名完全不符的內地MRI來求診。他直言因為醫療保險戶籍問題,無法使用內地醫院服務,因此他用了內地親戚的戶籍去登記檢查服務,但被推進MRI機器內的卻是他本人。(當然筆者深信,在內地完善法制和打擊貪腐下,此情況只屬極少數的個案。)

 

責任全在醫方?

此外,內地的MRI報告,通常都只有簡體字版本,對於一直以英語受訓、不熟悉簡體字的醫生來說,或需要以翻譯軟件來協助理解報告內容。再者,撰寫報告的,既是內地放射科醫生專家,萬一在影像診斷上有任何錯漏,以致本地醫生基於報告而造成治療上失誤,法律責任屬誰卻是一大問號。更重要的是,當計劃較為複雜的手術時,例如需要在脊椎內植入金屬假體,醫生通常需要更多影像數據作術前評估,然而內地的MRI報告,卻通常沒有附上光碟或USB來讓醫生作詳細檢閱。故此,醫生或會建議病人在接受大型手術前,在本地再照一次MRI來覆檢,而病人在平衡利弊和風險下,都會欣然接受。

話說回來,從內地的MRI,本地醫生除了看出組織病變外,還照出求診者的愛國情懷。有時候醫生也要仔細地看清楚,到底是內地MRI的解像度不足,還是自己被病人這份愛國精神,感動到熱淚盈眶,視線也變得模糊起來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