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筆者收到很多有關選擇性緘默症的查詢,現時學前服務當然可以查詢健康院,中小學方面可以查詢教育局特殊教育需要小組。大家需要留意根據教育局資料,選擇性緘默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在轉介過程有機會轉往精神科跟進,部分個案在面見醫生後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兒童選擇性緘默症在早期訓練方面,臨床心理學家和受訓練的治療師會配合和策劃治療方法、協助家長替小朋友製作說話地圖並進行分析。由於選緘症的小朋友身邊的環境、氣氛和人物也比較敏感,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之中,都需要制訂有結構的框架、循序漸進的重複嘗試。
其實老師和家長的介入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在學校裡的訓練非常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協作。
老師可以根據以下建議調整教學策略,另有選擇性緘默症徵狀的孩子能投入學習。
- 按學生的情況和能力調節期望,在學習活動、提問方式和回應要求等方面作出調適,逐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 容許學生以不同的方法與人交流(如以點頭/搖頭回應是非題),減少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焦慮和壓力。
- 提問前先給予預告或讓其他學生先回答該問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預備作答,並於學生回答問題後(語言或非語言方式)給予讚賞和鼓勵。
- 在安排分組活動時,可讓學生與熟悉和信任的同學一組,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
- 按學生的需要安排功課的調適(如有關口語表達方面),以減輕其壓力。
- 按學生的需要及專業人員的建議提供特別考試安排。
(教育局,2022)
作者為註冊言語治療師Ms Wi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