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6-02-25 12:00:00

「增肌、減脂」以外

分享:

提起「做GYM」,過往筆者常見的目標有兩大類︰第一類,以「增肌」為主,利用啞鈴或負重器械,根據阻力訓練處方鍛鍊;第二類,以「消脂」為主,透過帶氧器械,保持中至低強度訓練。至近數十年,出現了第三類「做GYM」的需求,就是針對動作表現的「功能性訓練」。

 

        一般來說,功能性訓練之主要目的為︰如何維持正確姿勢、控制身體協調及肌肉收縮等,以令日常活動或競技運動時更具力量,並减低受傷機會。此類訓練當中包含生活中常用的肢體活動,如︰下蹲、轉身、推、拉等動作,而其所需的工具小巧,使用如啞鈴、藥球、平衡墊、阻力帶,甚至自身體重等,已能豐富訓練。

 

改善身體機能 增強運動表現

        現時,參加「功能性訓練」的學員既有年長一輩,亦有各類運動好手。前者隨著年歲增加,加上關節「飽經風霜」,導致活動能力減弱。舉例說,要行走地鐵車站的數層梯級,對部份長者來說亦非易事。而「功能性訓練」,則可模擬生活中的多種肢體動作,像上樓梯、站起、推門等等,讓神經肌肉控制及動作姿勢得到改善後,再提升活動能力,並減低受傷風險。

       

        至於後者,隨著現今健身文化普及,他們都意識到「做GYM」能有助提升運動表現。以針對跑者為例,透過「功能性訓練」,可加強跑步時核心肌群所需的穩定性,由胸背肌肉帶動手臂擺動的協調感覺,以及大腿肌肉「抬膝,摺腳」的控制能力。

adblk6

 

    健身方法千變萬化,在運動前可聽取醫生或專業教練的意見,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需求,繼而選擇合適的訓練處方,做個「醒目」運動達人。

 

作者: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私人健體教練秦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