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慘不忍睹的孩屍 (網上照片)
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長河縱使已邁向二十一世紀,人與人之間解決分歧的手法依然像未進化的史前時代,充滿野蠻血腥獸性,戰亂自古至今從未在地平線上停止過,今年3月智庫公布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兩年因戰亂衝突而死亡的人數不斷攀升,而敘利亞近兩年更冠絕全球,累積近十五萬的死亡數字!
因中東烽煙四起而產生連綿無盡的逃亡人潮讓歐洲各國應接不暇,即使不是完全拒絕收容,亦都設關卡限制收容人數及遣返制度,如何能有效解決地平線上歷久不衰的戰亂禍害和其誘發的大批難民潮,這類國際級災難凡人如你我大都感到愛莫能助,既然無力改變悲劇,困局又並非近在咫尺對自身有直接影響,所以一直未有上心。
豈料9月初,當一張敘利亞庫德族三歲小男童艾蘭(Aylan Kurdi)因與家人逃亡一起乘坐的橡皮艇在夜深翻沉而終至伏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和相關的報道視頻被發放後,在互聯綱亦被火速轉載而震撼全球,多國領袖更就此事作出了實質的回應,如更寬容的難民政策,當天在海拍攝照片的記者德米爾(Nilufer Demir),過去12年一直關注難民危機,直言對照片所誘發的巨大迴響也始料不及。
事實上,聯合國、人權機構、至人道救援組織不時都有公布因戰亂而傷亡(包括兒童)的數字,從理性考量,艾蘭的斷魂,不過是戰火中生靈塗炭的千萬分之一,他的故事並不比其他的喪命的人民更悲壯,但心理學的研究早以發現,冷靜理性邏輯思維從來不是凡人判斷思考的常態,我們常常被感性主導操控,讓人熱血沸騰坐言起行,源自情感,因此,即使過去新聞早已再三報道數以千計的敘利亞兒童因戰火喪生,但所帶來的震撼、反思和伸出的援手,卻不及聚焦一位可愛男童的伏屍海灘的故事多!
也許,就如我們常重喜輕悲,但『樂』與『愁』其實各有其本份在人生中都是不能或缺的;論述和處理國家大事,我們也不停高舉『理性』而盡量避免運用『感性』,但人根本是理性與感性的交集的共同體,純『理性』或缺乏『感性』的思量判斷行為又真的可以到位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嗎?
E-mail:[email protected]

排山倒海的難民 (網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