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02-18 03:33:00
日報

守護香港電影與明星譯名

分享:
守護香港電影與明星譯名

國際影壇年度盛事「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The 94th Annual Academy Awards),於香港時間上周二晚(8/2)公布入圍名單;一如既往,會在個人平台撰寫報道,除了一些非寫不可的重點 ── 譬如改編自村上春樹原著的《Drive My Car》,成為史上第一套能夠入圍角逐最佳電影的日本作品、導演濱口龍介成為第三位有機會問鼎最佳導演的日本人,或者新西蘭名導珍甘比茵(Jane Campion)執導的《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12項提名冠絕今屆奧斯卡 ── 也會例牌送上足本候選資料。

譯名最費心神

深宵開始動筆,以為很快搞掂,完成時竟已天光!並非手腳太慢,事實上,按照資訊量多寡衡量篇幅長短,若然只是瀏覽網站、整理資料和撰寫內文,一般而言所需時間不多,「頂盡」個半鐘,但其實最耗費心神,很多人卻不以為然的,是譯名。作為《蘋果娛樂》的長期讀者,今年沒有他們「代勞」實在非常大鑊,因為名單上出現的戲名和人名,粗略計算也有數十個,認真起來,工作量可想而知,當然是由淺入深。

如入圍最佳男配角、在Netflix電影《犬山記》裡飾演Peter Gordon的25歲澳洲演員Kodi Smit-McPhee,香港沒有官方譯名,這種情況最易處理,直接用英文名;在《心之旋律》(CODA)飾演爸爸Frank的聽障演員Troy Kotsur,屬於Apple TV+出品,但查閱蘋果公司(Apple)的香港區官網,發現新聞稿也是用英文名,而非部分傳媒使用的譯名賽高素,故當然以此為準。

adblk7

反而那些看似應該有譯名,但無法百分百肯定是否已獲得「官方正名」,抑或早已在市場上廣泛通用,這種情況便最傷腦筋。

adblk8
守護香港電影與明星譯名

電檢處審批官名

何謂「官方正名」?先說戲名,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該入圍電影有沒有獲電影公司購入版權(或直接發行)安排在香港放映。如有,電影公司的宣傳部就需要為此提供中文譯名,經過電檢處(全名「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審批,獲得「出世紙」(Censor Card,又稱電檢紙或准映證,即表示已符合《電影檢查條例》規定)之後,那個名字才獲官方認證,供日後放映及宣傳之用。然而提名公布與正式公映,兩個日子一直存在「時差」,特別是現時第五波疫情爆發,根本無法預知戲院何時重開,故那些不日上映的候選電影,電影公司遲遲未公布港版譯名為何,同時角逐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的《Belfast》與《Licorice Pizza》便屬此例。性格執著的我,只好打爛沙盆璺到㞘,向電影公司查詢,收到的回覆是,兩套戲皆會在香港上映,分別叫《貝爾法斯特》和《甘草薄餅》。而《貝》的導演Kenneth Branagh有中文譯名嗎?答案是簡尼夫伯納,原來是沿用他上一套執導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2017)在香港上映時的版本。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而參考前人這一點,正正是「廣泛通用」的基礎,例子多不勝數,包括「梅姨」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湯漢斯(Tom Hanks)、畢彼特(Brad Pitt)、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還有憑《犬山記》角逐今屆最佳男主角的Benedict Cumberbatch,香港統稱班尼迪甘巴貝治,也有報章寫班尼狄甘柏貝治,但絕對不能寫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可別笑!那是在某個香港時尚網站刊登的報道裡找到的,可能該名編輯年資尚淺,或根本沒有看電影的習慣,只是主管下令要寫,落筆時便左抄右抄,根本不知道那是來自台灣的譯名,對方大概認為,這種報道無必要耗費心力查證人名,何況俹簁一點,讀者也未必察覺。

adblk9

守護廣東話譯名

有朋友好奇問:真的需要譯名嗎?我答:絕對需要!因為只要在Google這片「公海」瀏覽一趟,就會明白今時今日,香港的電影譯名早已被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擠到邊緣去,要是有記者稍不留神,就會出現一月初有本地網站將首位奧斯卡黑人影帝薛尼波特(Sidney Poitier,或薛尼波達)已故的新聞,誤寫為薛尼鮑迪的極度尷尬情況。作為傳媒工作者,就有責任為讀者提供可靠資訊,那怕很多人認為「咩都要快」才是王道,但錯就是錯,當大家口口聲聲說要守護廣東歌和廣東話的時候,有沒有認真細想,一個人名的誤譯,久而久之,會習非成是,繼而令到整個流行文化系統崩解?你能夠接受《狂野時速》(Fast & Furious)變成《速度與激情》,或者碧咸(David Beckham)變成貝克漢姆嗎?香港只此一家的廣東話傳神翻譯,在網絡洪流及當今時局衝擊下,已瀕臨絕種,請大家好好守護和珍惜。

adblk10
守護香港電影與明星譯名
adblk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