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上映,每日只有幾場,卻是廣獲好評的,是這齣法國電影《浴火的少女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電影由去年被《Vanity Fair》評為2018年法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第4位、女導演Céline Sciamma自導自演之作。電影參選今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得會外獎項「酷兒金棕櫚獎」(Queer Palm),再贏得康城影展最佳編劇,片細但聲勢相當厲害。


3女角 撐起半齣戲
《浴火的少女畫像》故事簡單,製作也幾近蚊型,寫十八世紀年輕畫家Marianne受托,秘密來到法國海邊一橦大宅,畫下少女Héloïse的肖像。秘密進行,是由於家人已替Héloïse安排好婚事,知道她會反對,故不讓她知道這將用作婚禮的油畫。畫家假裝是來伴她散步,一邊跟她聊天,另一邊秘密觀察、畫下她的動態,這樣畫呀畫,二人就來電了。這是一齣女同性戀的愛情故事,也是一段必然不會有好結果的禁忌之戀。
《浴火的少女畫像》的製作其實簡單,前半齣戲,自Héloïse母親交代事情後,主要就由三個女角擔起,而她們幾乎都穿著同樣的服裝,在同一橦幢海邊大宅中這邊說幾句,那邊說幾句。前半齣戲都在描寫二人相識,Marianne怎樣隱瞞自己來意,然後躲起來畫下Héloïse的肖像。在一次又一次不滿意自己的繪畫成果後,她一邊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富有但苦命的少女,同時二人也過電了。此時Héloïse母親回來了,她不滿繪畫的成果,Héloïse終於答應了讓她繪畫正式的肖像,而時間只有五天。二人在母親離開後,展開禁忌之戀,難捨難離,時間卻倒數,女畫家之前一次又一次的破壞了完成的畫作,這次她再想毀了畫作,卻不是因為不滿作品,而是因為她渴望甜美的日子能再持續下去。
Orpheus的生離死別
電影前半水平只屬一般,到了中場之後,卻是愈來愈有神采,它藉幾人聊起希臘神話奧菲斯(Orpheus)的故事來寫永久的離別:豎琴高手Orpheus的愛妻Eurydice有天被毒蛇咬死,大家都說人死不能復生,他卻決定要往地獄一趟,去跟冥王談條件,提著琴往地府去,他奏了一曲,果然將冥王迷倒了。冥王說好,你將Eurydice帶走,但往人間去的路程中,你不能回頭,一回頭她就不能再救了。他下定決心,跟Eurydice往來路一直走,忍住不回頭看愛妻,快到地面時,卻因為一直沒聽到Eurydice的聲音,心中一慌,忍不住就回頭看。說時遲那時快,Eurydice已命喪當場,不能再救。
電影其實寫分離,在十八世紀的禮教下,Marianne跟Héloïse不可能在一起,要不私奔、要不殉情,要不就接受現實,努力的活下去,但這段情怎樣證明它存在過?這才是電影受考驗的地方。而導演在這方面一早已有了想法,當戲到了尾段,寫二人分離之後,Marianne再次畫下Orpheus神話,後來在歌劇院遠遠看到了已成婚的Héloïse,此時維華特的《四季:夏》Summer in G Minor,RV 335響起,鏡頭藉Marianne雙眼直看著Héloïse的臉,觀眾隨Marianne內心澎湃激盪,那實在太震撼了。
提提大家,《浴火的少女畫像》入選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最後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