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三年後,
好多人仍然記得Vicky
在《千禧曼波》
漫步中山陸橋那一幕。
1) 2001千禧年,人類原地踏步,仍未太空漫遊,包括你和我,也包括Vicky。
2) 對舒淇卻不是。如果《色情男女》是一齣讓她跨進大一步的電影,《千禧曼波》肯定是另一齣不只讓她跨進一大步、甚至跨進另一個領域的電影。這是侯孝賢作品,注定跟舒淇過去接拍的所有類型電影不同。
3) 因為《千禧曼波》4K修復版在台灣重映,看見舒淇以簡便的裝束,出席放映會,分享當年拍攝的事;不期然想起,在上世紀90年末自己也曾迷過她,基本上當時她在香港拍的電影,大部分都有買飛入場觀看,《紅燈區》、《人細鬼大之3個Handsup的少年》、《超級無敵追女仔》、《行運一條龍》、《98古惑仔:龍爭虎鬥》、《玻璃樽》等等。而最難忘,必定是葉錦鴻執導的《飛一般愛情小說》和《半支煙》,舒淇可以是一個沉溺在感情記憶的女警,也可以是一個令別人沉溺在記憶裡的歡場女子,出場時間不多,但一剎就是永恆。
4) 然後才想起,在這裡竟然從來沒寫過舒淇——寫女星時沒有寫,寫90年代的時候也沒有寫,連我都不知道原因,相當離奇。
5) 有可能因為,一直都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寫舒淇。

6) 而只記得第一次見到這個台灣少女,是在某本雜誌,她是封面人物,好震撼;不久之後拍戲,以一個豔星姿態,然後因為《色情男女》,讓世人知道她原來可以是一個做戲好看的演員,於是戲接戲,一部接一部,任何類型任何個性的角色都去做,而且又真的難不倒她——當然有些會比較好,有些明顯不夠好,但我會偏向相信這只是導演和劇本以及角色設計出了問題,而絕不是舒淇本人的問題。
7) 演技,固然是一件嚴肅的事。事實上,我們在近年有幸看見愈來愈多的演員,嚴肅看待自己的演出,甚至嚴肅到,會努力動用很多來自學院的技巧,以致有時技巧過盛,我們看見的只是技巧大爆發而不是角色本身。當然,技巧過盛還技巧過盛,不影響當事人的嚴肅態度。
8) 舒淇沒接受過深奧演戲訓練——事實上,返本歸初,就連做演員這件事,她也是被動的,被動地,去演不同角色,偏偏在這個被動的過程裡,她對角色(由不自覺到漸漸自覺)的詮釋,終於證明了自己,是個天生的好演員。
9) 她由台灣,來到香港,在香港電影市道轉差的90年代中出道,成名,拍過不少好戲;踏入千禧,在依然混沌的市道繼續不停拍戲,卻唯有一個角色,《千禧曼波》的Vicky,足以成為千禧年標誌——即使整整廿三年後,依然是代表著那個千禧時刻的印記。說起Vicky,就自自然然想起電影一開始,她在基隆中山陸橋漫步那一幕。我們和她,總算走過世紀末,踏入新紀元,懷著希望,走向未知。
10) 舒淇下一步?我靜待,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