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基當初宣布開拍以1967年香港暴動為主題的《中英街1號》,坊間紛紛揣測會否繼《十年》之後,成為另一部敏感政治話題作,而遭到院商冷待?
今年(2018年)是暴動的50周年,去年羅恩惠導演整理了大量67暴動資料,拍成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分析暴動的前因後果,及對香港的長遠影響。《消失的檔案》無法作商業發行,只能在社區打游擊式放映,反應熱烈。《中英街1號》在香港定了5月底公映,公映之前放過幾場優先場,反應熱烈,預售迅速爆滿,很多評論在未看電影時,已經率先佔計電影「生存」的空間狹窄。
對歷史欠缺反思
看來,這終究是一場美麗的誤會,《中英街1號》其實並不敏感,導演立場含混,對歷史欠缺反思,將1967與2019(暗示傘後)的時空並置,做法不恰當,而且將兩場社會運動的教訓扭曲,得出一個「和稀泥」式的結論,予人「抽水」的感覺。
《中英街1號》是部黑白片,以沙頭角為主線,串起兩段時空,前段是根據史實,描述在左派策動的暴力示威運動,造成5名香港警察死亡的事件,3個主要角色:振民(游學修飾)、麗華(廖子妤飾)及子豪(盧振業飾)對「反殖民地抗爭」有不同觀點,振民在示威中失蹤,麗華在尋找他的過程中身不由己地被捲入這場運動中;後段的時空是未來的2019年,3位演員飾演不同的角色,學運領袖一航(游學修)覺得自己在年前那場社會運動中判斷錯誤,連累了隊友,他在沙頭角避世反思,重遇出獄的思慧(廖子妤),兩人因為村民被發展商逼遷,而又走到抗爭的前線。
《中英街1號》前段敢於對準67暴動史實編寫,卻有淡化暴力行為之嫌,振民這角色單一,欠缺反思,導演對暴動的立場明顯偏向支持左派,只憑一些角色說出看似平衡的觀點,但對白顯示了劇本的蒼白。
「偉大」的教訓
後半段導演明明可在近年多場社會運動中取材(反國民教育、反高鐵及爭取普選引發的雨傘運動),但他選擇「射歪」——把故事設定在未來的2019年,卻處處暗示和影射雨傘運動、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真實事件,避重就輕,卻不忘抽水,態度極為曖昧。
更令人氣結的是,電影將這兩段「不平衡」(一段強調歷史真實,另一段借題發揮)的事件並置,然後得出一個「偉大」的結論/教訓:「如果你愛那個地方,你會不惜一切保護它!」足見導演的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