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不開心。
每天擘大雙眼,只會見到/聽到荒謬事情接二連三發生;朋友一個個移民,告別香港展開新生活;疫情依然未見盡頭,社交生活持續「清零」;寫稿、開咪、錄節目,工作排山倒海(託賴!);加上暫時仍與家人同住,欠缺個人空間的情況下,長期共處一室「困獸鬥」爭吵難免。精神長期繃緊,雖然這段時間有堅持做適量運動,但安多酚未足以調節身心,近日腸胃開始「投訴」,亦偶爾發覺呼吸有點不暢順(相信跟腸胃有關),大吉利是講句:為免正值壯年時已聞見棺材香,只能時刻提醒自己:放鬆、放鬆、放鬆。既然下周四(21/4)之前仍未可以入場睇戲,睇劇是現時為止能夠極速逃離這個黐綫世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正劇太嚴肅太費神了,喜劇方可減低腦部「電量」消耗,二月底播畢的HBO Max原創劇《和平使者》(Peacemaker)是相當不錯的選擇,「膠」足八集,由頭笑到落尾。
道德標準過晒界
是的,本人不能在專欄裏公然寫粗口「戇✕」(文雅一點叫「髒字」),所以大家應該明白這個「膠」字只是取其諧音,假若大家看過這套由導演占士根(James Gunn)自編自導的DC擴展宇宙(DCEU)衍生劇(必須看過去年上映的同一系列電影《自殺特攻》才能開劇,否則會看不懂劇情),就會知道我說甚麼,因為綜觀《和平使者》8集故事裏,充斥大量政治不正確而低俗的對白,以今天的道德標準來說,其實極度踩界,甚至過晒界,相信有部份人看完之後會感到冒犯,但正正因為角色之間「有嗰句講嗰句」,毫不留情直接打面,感覺有如一下子回到「舊時代」,才令人看得爽吧!那些刻意避開「地雷」,但求四平八穩安全過渡不會有人投訴的劇集有多悶,大家心知肚明。
絕大部分角色不正常
角色建構方面,基本上除了Jennifer Holland飾演的天眼局(A.R.G.U.S.)特工Emilia Harcourt,以及Annie Chang飾演的探員Sophie Song之外,沒有一個主要角色是完全正常身心康泰,不是社交障礙者,就是種族主義者,總之成長過程之中滿身傷痕,缺乏愛護,渴求別人認同和信任──個人認為暴力成性反而不用強調,畢竟動漫與超英世界裏怎可能撇除打打殺殺的設定?受不了的話,請看Jane Austen的《簡愛》、《傲慢與偏見》,或者經典溫馨倫理劇《真情》吧!──這些特點相當重要,讓占士根和編劇團隊能夠勾勒出符合角色性格的故事情節,繼而寫出很多夠晒「膠」夠晒「騎呢」的場口。
把口唔收
就以Peacemaker(John Cena飾)、Vigilante(Freddie Stroma飾)、Leota Adebayo(Danielle Brooks飾)和John Economos(Steve Agee飾)為例,劇中不時出現他們的性格極端固執一面,如Peacemaker要求他使用的武器,一定要刻有倒轉白鴿標記,否則無法殺人。而更常見的,是他們總是在危急關頭仍然「𢯎水吹」,或者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論不休,例子多不勝數。可以是一書本的名字,也可以是一個生字的用法(Peacemaker會叫餐廳女侍應做Sweet Cheeks,即「小菊花」),對於音樂品味的好惡討論,或者對一件事有何定論,總之把口「唔識收」,明明當下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甚至敵人經已出現,但他們情願花時間「講咗先」、「拗咗先」(誓要「拋贏人哋」),而並非處理眼前問題,這種不分事情輕重的「JM9」處境設定,著實令人笑爆嘴,因為你會發現,這些畫面總是似曾相識,家中如是,公司如是,社會如是。
角色性格抑或情節主導?
不過只要想深一層,就會明白這些笑位並非單純編劇團隊想「唧觀眾笑」強行加插,為嘴賤而嘴賤,而是按照不同角色成長背景、精神狀態「自然」而生,要是「蝴蝶行動」之中,這班成員不是脾氣古怪,又怎能夠碰撞出這些對答,引爆笑彈?換句話講,角色因為有生命,才會衍生這些情節,要是換走其中一人,這些笑位相信不會成立。於是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到底編劇創作的時候,需要先為角色奠定性格基礎,抑或情節主導,讓角色為它「服務」?這個從來都是創作人的Dilemma。個人認為,故事情節必須由角色性格衍生出來才好看,而劇情亦需要透過不同處境「養熟」角色,讓他們成長,人物並非「服務」劇情的工具,關於這一點,下回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