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發燒友對「母碟」所知甚少,主要由於「母碟」並不是公開發售的商品,能夠接觸的人不多。「母碟」是由」母帶」以1:1直接刻錄出來的金屬載體,型狀和黑膠無異,但後者側是由「母碟」倒模出來的金屬壓模(sampler)印出來的,兩者的音效當然有分別,但是文獻並沒有記載它們在音效之間的分別。筆者今次會和大家分析一下George Benson - 《The George Benson cookbook》的「母碟」和頭版黑膠的測試結果。
第一位:1975年美國唱片公司「母碟」(Acetate)
註解:高中低頻全面出擊,音色既溫暖又彈牙,臨場感豐富,音效無懈可擊。
第二位:1977年日本頭版黑膠唱片(LP)
註解:高中低明顯縮水,但音場仍然深厚,整體多音效只有「母碟」七成。
有興趣的樂迷可以到以下網址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