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世界盃女排在日本舉行,八隊單循環角逐,中國女排長勝掄元。女排最後一仗是在大阪體育館對日本隊,奠定勝局的一球,是打到第五局「刁時」,女排隊員攔死日本扣球,取得致勝的一分。當隊員在場內慶祝的時候,教練袁偉民在場邊寫完筆記合上本子,冷靜從容,這一幕,四十年間始終不忘。
中國女排1979年擊敗日本奪得亞洲冠軍,引起國際排壇注目。不過,當年國際賽事交流不如今天般多,外國傳媒對女排真正實力未有深入了解,直至1981年世界盃。
中國女排在這屆世界盃初期,直落三局擊敗傳統勁旅蘇聯,第三局更是以15:0大勝,頓時成為賽事焦點。日本傳媒用了一個相當形象化的標題,形容女排名將周曉蘭的攔網,那就是「天安門城牆」。當年日本女排主攻手是橫山樹理,四號位扣殺力強,可就是無法打穿中國女排的攔網長城;日本三號位快攻手江上由美及三屋裕子雖然戰術配合嫻熟,然而面對中國女排,亦是一再碰壁而回。
日本主辦世界盃,賽事安排在全國各地舉行,用以推廣排球運動,客觀上是日本排球熱潮長年不衰的背景原因。不過,賽場跨越多個城巿,參賽運動員不易適應。舉一個例子,當晚比賽結束,大隊回到旅館開會總結,之後深夜執拾行李,幾個鐘頭之後,就得起個大早趕赴另一賽場。作為記者,跟着中國女排採訪亦甚吃力,何況賽後累到不得了的運動員。因此,當年中國女排的確擁有無比意志及體力,否則面對「拉練」式比賽,隨時只有吃敗仗的可能。
中國女排首奪世界盃之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全國人民為女排奪標歡呼慶祝,大學生走上街頭高呼「振興中華」口號,全國推揚「女排精神」,成為改革開放之初的一項標誌。傳媒指,女排奪標回國後,收到的信件及紀念品達三萬多件,當中郎平一人就佔逾三千份。
時至今日,女排仍是中國體壇標兵,榮譽的由來,就是1981年初冬那一個晚上,從日本傳來捷報,中國隊七戰七勝,奪得世界盃;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國際排壇從此不一樣。(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