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日本是剛踏入八十年代,那是中日關係最好時期。中國名列日本民眾「最喜愛國家」頭五名,中國女排運動員楊希在日本很受歡迎。同樣,日本演員當年在中國也極受注目,高倉健、山口百惠、中野良子、栗原小卷,中國電影雜誌《大眾電影》,封面常見日本演員。
把時間往前推,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署建交公報。還記得田中抵京後寫了一首漢詩,「國交途絕幾星霜,修好再開秋將到。鄰人眼溫吾人迎,北京空晴秋氣深」,當中的「眼溫」不知何故在報道時誤作「眼濕」,成為花邊新聞。田中上台後81天就去了北京,是要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建交。那年頭日本的「中國熱」不得了,上野動物園的一對熊貓是日本小朋友的焦點,電視台一有熊貓消息就現場直播。
八十年代中,兩國關係漸見波濤,中日因為留學生宿舍「光華寮」事件吵過一架,另外是教科書事件令北京不滿;中曾根康弘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國很大反感。不過,總的來說,那時中日關係大致平穩。那些年談到中日關係,有兩句常講的話,「日中不再戰」、「中日兩國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事隔三十多年,關心中日關係的朋友,如今想起前事,頗有「人面不知何處去」之感。
安倍晉三訪問中國,是七年來第一個日揆到訪,但冷凍多年的中日關係,不可能一下子融冰。況且,若不是中美貿易戰,相信安倍也不可能這麼快就獲邀訪華。安倍當然知道箇中關係,可是日本不能脫離美國保護傘,卻又不欲中國這塊經濟肥肉溜走。12年前,安倍著書《走向美麗之國》,有一章專談日中關係,提出「政經分離」之說。當時有評論指這是「政冷經熱」,可是兩國政治關係若即若離,不可能在經濟上密切往來。安倍能否打破這一看法,就要看他的能耐。
「四人幫」下台後,華國鋒和鄧小平先後出訪日本。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產汽車時說,「我明白甚麼是現代化」。40年轉眼過去,未來的中日關係會是甚麼形態,這是值得關注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