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等教育院校工作多年,有時會遇到一些學生因為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不如其他同學而感到沮喪。眼見其他同學生活優渥,出入有轎車代步,毋須為籌措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而奔波,難免會為自己阮囊羞澀而感到自卑,甚至不敢參加同學聚會或活動,進而影響自己學習正常社交的機會。尤其是當別的同學盡情享受歡樂時光,自己卻必須為家庭和學費努力打工賺錢,兩者之間的落差,確實會令人慨嘆為何世界如此不公平,為何自己在起跑點就輸別人這麼多!
人本來就是生而不平等的。出生時的美醜、貧富與智愚,都不是作為「被出生」的人所能控制,所以, 「輸在起跑點」確實是一個既存的事實。也因此有些人認為,我們一出生既然無法與生在官宦世家的人相比,也無法與錦衣玉食的家庭相較,我們又如何奢望能夠有出頭的日子?
對於長期生活在社會中下階層的人來說,這種慨嘆並非假命題,而是真實不虛的切身感受。相對剝奪感的存在,往往令許多人百般無奈,因為再多的努力付出,也難以滿足所有的基本需求,遑論一嘗高堂廣廈、瓊漿玉液的享受。我們毋須用「陋室銘」來掩蓋無屋的苦痛,也不須以「簞食瓢飲而自樂」的阿Q精神來安慰飽受經濟壓力的人們,因為對於許多中下階層的人群來說,如何擺脫寅支卯糧的窘狀,盡快提升經濟能力,才是他們最關切的事。
當然,我們也毋須如此悲觀與偏執。人雖生而不平等,但社會提供的競爭條件基本上是公平的。只要非常努力,並且具備良好的知識與技能,向上爬升並且改善自身經濟條件的機會始終是存在的。然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應該有更多超越物質與經濟享受的目標,利他的服務與奉獻,也許更值得我們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