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10-07 12:00:00

佔領一周年 毋忘真普選

分享:

香港人以往或予人「討厭政治」的印象,但一年前的9月28日,87枚催淚彈使港人從夢中驚醒,街頭上一片白煙,市民慌亂走避的場面,至今歷歷在目。七十九日的佔領早已結束,夏慤道早已回復平常的車水馬龍,看似從來無事發生,港人卻不再一如既往地善忘。日前正是佔領運動一周年,不同團體及大批市民返回政總外集會,並在警方於一年前施放催淚彈的一刻默站。金鐘添美道、連儂牆外,大量市民舉起黃傘,隨處可見「我要真普選」的標語,也有市民再次搭起帳篷,勾起人們心內一幕幕熟悉的影像。

 

有人認為佔領是一場失敗的運動,不值得紀念 :政改方案因建制派甩轆而遭大比數否決,在史冊書寫滑稽而荒謬的一筆,港人僅僅能守城,重啟政改及真普選依然遙遙無期。梁特依然佔據特首之位,政改暫時無法脫離人大八三一框架。佔領中的不義之舉,如「暗角打鑊」的七警、以警棍為手臂延伸的朱經緯等人,仍未受法律制裁,許多佔領的參與者則面臨接連不斷的法律訴訟,心力交瘁。

 

可是,佔領為香港帶來的化學反應,可說是前所未有。雖然社會就左膠、右膠、泛民、本土派等派別爭拗不斷、互相攻擊,但同時激辯運動失敗後應該走的路。社運的形式隨佔領的結束而更新,遊行、上街被視為例行公事,顯得過時;年輕人變得更有行動力,拒當鍵盤戰士;不少市民繼續以不同形式改變社會,不同專業界別發起政改關注組,如法律界的「法政匯思」、醫學界的「杏林覺醒」等,這些組織不止反對人大框架下的政改,亦就其他社會議題發聲。傘後組織也提出多項本土議題,積極考慮參選,冀望從體制內變革。

adblk6

 

無人能預料會否再有下一次佔領,但港人必須記住一年前那股拒不認命的勇氣。區選在即,市民應選出他們所信任、以港人利益優先的代表。早前有不少傳媒揭發懷疑種票的個案,安老院更選民急增,市民更必須善用手中的一票,協力將一些遵從北京意志、於地區毫無建樹的議員逐出區議會,從地區層面改變社會,藉建立真正彰顯民意的議會,重建港人理想中的民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