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7-30 12:20:00

修例風波由政府引起 理應由政府結束

分享:

自政府推行修例,香港社會反對聲音高昂,政府低估了部分市民的反對聲音,嘗試硬推修例方案,最後引起數宗騷亂及暴力事件,情況一發不可收拾。事件中,政府缺乏關鍵的決策力,從是否收回修例方案到回應市民訴求,均無法作出對社會和諧最佳的決定,不能帶領香港社會走出撕裂的氣氛。政府應有擔當,儘快結束困局。

先不談是否該硬推《逃犯條例》這決定,在面對社會騷亂時,政府必須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盡快平息市民的怨氣,調停一切有害社會安定的事件,而成立調查小組是其中一個方法。自6月9日到現在,示威者與負責執法的警察部隊形成了極大的對立面,勢成水火,雙方的行動均引起了批評。若政府希望緩和是次風波,必須公平地回應雙方訴求。事件中,雙方各有做出令市民難以理解的舉動,即使有各種理由辯護自己,卻有理説不清。故此,調查小組的作用就在於釐清各項受質疑的行動是否合情合法,包括示威者的衝擊行爲以及警察部隊的驅散手法,繼而做出相應的懲戒及檢討。

參照英國倫敦2011年騷亂後的處理手法,從騷亂爆發開始截止2011年8月13日,共有2千多人被捕,其中超過1,000人受到指控,絕大部分都涉嫌搶劫和違反公共秩序,英政府想帶出的訊息簡單易懂—單純為滿足一己私欲的破壞必須予以嚴懲。反觀香港,儘管單純進行破壞活動的群眾屬小數,政府仍需要針對嚴重破壞事件中的參與者,例如7月1日衝擊立法會事件中的參與者,有目標性地向市民傳達暴力是不被大眾接受此訊息。

此外,有示威者認為警察執法手段不符合市民期望,警民關係受衝擊,互信關係出現破裂。香港能成為法治之都,警隊功不可沒,同時亦建立於警民互信的根基上,政府必須重建雙方關係,方能使法治之都的芳名繼續流傳。參考英國發生騷亂時及騷亂後的警民溝通工作,警方會緊密地與市民代表會面,瞭解示威者的疑慮並解釋警方的行動,甚至利用社交平台與市民交流資訊,此舉能比傳統「癱瘓圍堵」的方式更快地平息騷亂。長遠更會安排調解大會,邀請各界人士,改善難能可貴的警民互信關係。

adblk6

總結而言,調查小組的成立是為了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審視發生騷亂時雙方的舉動是否合情合法,並無針對任何一方的意味。而政府的主要工作是重整社會的風氣,打擊過分使用暴力的群眾。同時作為改善警民關係的橋樑,帶領香港社會重回正軌。解鈴還須繫鈴人,政府有責任身先士卒,解決是次風波。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黃卓恒

(本會提倡價值多元,故任何本會會員發表之文章並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