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2-20 06:00:00

共享經濟的神經錯亂

分享:

雖然已有上市公司打正共享經濟名堂作為公司名稱,但對於這種新經濟模式仍存不少疑問,最近內地共享單車成災,自然引發社會關注,也更令人神經錯亂。


事實上,Sharing economy的這個共享經濟中文譯名,已夠令人爭議,本意是指透過多人共同盡用某類資源,以減低使用成本,簡單來說其實是夾份使用,而享用則有享受的意思,明顯是美化了整件事情,也易令人產生誤會,比較實際的譯名應為分攤或共用經濟。


其實這個經濟概念早存多年,數十年前出籠的分時(Timeshare)度假屋便已開了先河,而朋友亦早已引入兩人共供一架汽車、然後一同開車返工、及分時使用的夾份攤分資源成本生活方式了。


然而,目下繁多的所謂共享經濟項目則令人混亂不堪,尤其以港府大力鼓吹的共享房屋,明明只是一個大地主施恩的慈善行為,怎也不能跟真正的共享房屋拉上關係。又例如大家熱愛的Uber,最多只在幾位乘客同時使用同一汽車的情況下,才可定義為共享吧?否則其服務跟一般叫車、甚至的士那有分別?


事實上,現時流行的所謂共享經濟模式,不少都已向經營者傾斜,由民間資源共用的原意,已輾轉變成了一門商業生意,失卻了盡用社會閒置資源的最大意義,這包括了Airbnb、共享單車及汽車等,而內地乍現大量的共享單車墳場,更是實實在在體現了因為政府監控失敗、及經營者管理不善而引發的共棄經濟後遺症,表面看只似是經營者的損失,但要由政府收拾爛攤子,最終又是浪費了社會資源,有份繳稅的用家自當不能倖免。

adblk6


有趣的是,免費報章應是較貼切的共享經濟行為,報館將有用的資訊免費贈予受眾,同時廣告商則透過報章將商品資訊帶回給讀者,三方在這資源交換平台上都各有得益,造就了成本效益較高的交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