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0-05-22 04:30:00
日報

分辨Fact與Fake

分享:

傳真社上月推出Fact Check專頁,針對坊間的假資訊逐一查證,個多月追蹤人數逾17,000人,累積接觸超過250萬人次。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發文,獲4,700人回應,4,700人分享,可見打假求真的精神受社會大眾認同。不過有時假資訊的內容似真亦假,一般讀者未能即時分辨容易被騙。

觀察所得,假新聞、假資訊很多時是有組織地誤導大眾,手法亦層出不窮。

最低層次的做法要數「無中生有」,這種假資訊沒有任何依據,若內容引起廣泛注意便會容易被識破,或大眾自覺地對資訊可信度打個折扣。若內容沒趣,傳播能力有限,殺傷力亦低。因此有心人造假,通常會在一些真的事情上捏造一些資訊,最常見包括改圖「移花接木」,或「看圖作文」,原圖是真的,但被加工或配上憑空捏造的文字後事情就被扭曲。

有時被扭曲的不是圖片,而是說話。假資訊有時是將某人說的一句話,放在另一個背景「歪曲意思」,有時則放到另一人的口「張冠李戴」。有時一件事曾在某時候發生,經過時日變遷,再被利用當成新鮮事,甚或編上新元素「舊瓶新酒」熱炒,沒深究的人便會被誤導。

被扭曲的有時是專家研究報告,專家是真的,研究是真的,但卻被「斷章取義」曲解研究結果,或冠上捏造的結論,這種表面似層層、利用專家背景提升可信性的資訊,受眾最容易被誤導而不自知。

假新聞和假資訊的威力不容忽視,例如美國3月不少民眾從社交平台或手機收到消息,指政府即將因應疫情實施戒嚴,引起民眾恐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要透過Twitter澄清是假消息,其後甚至有報告指推動假消息撒播涉及間諜活動。

假資訊不一定涉及重大新聞,但錯誤的訊息會潛移物化,改變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及判斷。近年社會矛盾加劇,誤導、造假的資訊湧現,對整個城市是深遠的影響。

雖然「假」有不同程度的「假」,但帶出的訊息都與事實本質有距離,從源頭著手查證核實,便可看穿假資訊如何誤導讀者。

有人認為傳真社主力做深度調查報道,不應加入一般網民都做到的Fact Check行列。而事實上,有些核實過程要用上新聞媒體的技巧及身份。傳真社成立宗旨是追尋真相,一切關乎危害公眾利益的事情都是我們追查的目標,調查報道是我們本業,為公眾從源頭分辨真假資訊,亦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