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的提名期已經結束,距投票的日子又近一步。今次區議會選舉完善了地區選舉制度,回歸到非政權性的區域諮詢組織的本質,為民眾辦實事,為社區提供服務。
相較以前,重塑區議會選舉增設了更多元的制度機制。為維護國家安全和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對區議員組成與投票方式改革,同時引入資格審查制度,更要求當選者能夠紮根地區,並以履職監察制度作為保障。
在新選制下,參選人來自不同行業背景,擅長的領域不同。由於處理地區工作時會不可避免的面對狀況百出,僅憑單一的能力資源並不能靈活應對市民的需求。在多元化背景下產生的當選者,實際工作中更能利用自身優勢,妥善處理地區工作中的多重問題。愛國方面,擁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效忠特區是當選者的必備素質。與此同時,改革增添了多渠道的監督機制。市民如若對區議員行為表現不滿意,認為其未盡職責,可以通過遞交投訴信等方式反映;區議會主席若認為區議員表現不佳,亦可啟動監察程序。通過政府與市民的共同監督,能夠確保區議會的職能得到良好發揮。通過改革,能夠針對性解決議會曾經出現的亂象,為市民創造良好的社區環境,作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溝通橋樑,以此完善地區治理。
筆者任區議員期間,深耕社區。盡力提出有利於市民的議題,時常聆聽社區意見並作出處理,如為地區爭取慈雲山半山行人電梯使用、爭取24小時急症室服務、關愛社區老人兒童、為社區居民遭受的不平鳴冤等。筆者認為,區議會作為民意橋樑,要就民生問題保持密切關注,始終為建設社區努力,發揮好諮詢功能。唯有把握好為民生發展而服務的初心,才能更好的為治理地區作出貢獻。
區議會為社區服務的同時,市民的支持是促成區議會成為高效的地區治理平台,選民投票也是行使公民權利和義務。筆者期待今次選舉能夠選拔出真正回應市民訴求的區議員,為改善民生發展而努力,不斷促進市民的幸福感,做市民權益保障的堅實後盾,以此共築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