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於7月17日放榜,成績已經塵埃落定,很多應屆考生可以說是鬆一口氣。不過,面對選擇升學或就業的「人生交叉點」時,學生情緒或會低落,產生更大的壓力和焦慮。
教育局最新數字顯示,公營中小學患精神病的學生,由2018/19學年的600人,增至2022/23學年的1980人,人數在5年間升逾2倍,嚴重情度備受關注。我們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是,不少家長將高期望強加於子女身上,造成重大壓力。教師亦可能因為學校有要求,以致教學方式變得嚴苛,過度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而且,社會對年輕人期望過高,形成了一種非理性的標準。種種因素都容易將不同的壓力和焦慮投射到年輕人身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正面及成功心態」,教育年輕人這樣比天生聰明更為重要。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提出「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的概念。
固定心態是指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無法通過努力而改變。這種人害怕失敗,會避免挑戰性的任務。成長心態則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和努力而不斷提高。這種人會主動尋求挑戰,樂於學習和成長。
我們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而非天賦智力。一個積極樂觀、勇於嘗試、不懼挫折的心態,往往比天生聰明更能帶來成功。擁有成功心態可以提供持久的內在動力,這種心態能激發人不斷追求進步、克服困難的決心,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冷靜和耐心。
全面而系統地培養年輕人正面和成功的心態,徹底正視如何讓年輕人成為「有擔當的未來棟樑」,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責任及任務。